摘要:相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静止系的速度逼近真空光速的行星会与其行进方向上的星际尘埃、宇宙射线、星光光子、背景辐射光子等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引发强大的爆炸并产生大量的级联射线,如此释放的能量会将这行星粉碎。
相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静止系的速度逼近真空光速的行星会与其行进方向上的星际尘埃、宇宙射线、星光光子、背景辐射光子等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引发强大的爆炸并产生大量的级联射线,如此释放的能量会将这行星 粉碎 。
上述过程将行星粉碎需要的速度 大幅低于 让行星的相对论质量足以将该行星变成黑洞所需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相对论质量”的概念是否过时并不是重点。
如果你设定在粉碎后继续将碎下来的粒子加速到足以跟前方的粒子打出黑洞来的速度,那就可以打出黑洞——当然,你可以诉诸量子引力还不完善、对“是否存在足以打出黑洞的速度”提出质疑。我认为如果可以打出黑洞,那么这显然不限于打出题述的“一个小黑洞”,你可以打出一大群与能量相应的黑洞,可以考虑它们彼此合并,可以考虑投入的能量足以产生恒星质量黑洞、超大质量黑洞的情况。
在这个行星上的观测者看来, 宇宙聚集在前方、扑面而来 。这之中的智慧生物会很容易理解自己是怎么死的。
在相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静止系的速度为零的行星或飞船上,观测者看到的星空是这样的:
行星或飞船加速到相对上述参考系的速度有真空光速的一半,观测者看到的星空是这样的:
行星或飞船相对上述参考系加速到真空光速的 99.99%,观测者看到的星空是这样的:
以下示意图可供对比:
在这类问题下,经常有人拿着教科书上理想化的模型声称任意逼近真空光速的行星都不会产生黑洞。这模型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此时这行星碰到前方飞来的光子,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将真空中的球形地球加速到洛伦兹因子 1.3e+19 左右,地球上单个质子的平均动能就会 超过普朗克能量 。用理想化的模型考虑这样的大团粒子跟前方背景辐射光子的相互作用,我认为地球会在等效波动炮照射的剧烈物理作用下彻底崩溃——至于这过程会不会留下一个黑洞,读者可以自便。
来源:智慧芯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