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旗舰聚焦 | 重庆场多维创新领航山城,ADC联合MDT解码泌尿肿瘤精准治疗新范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8:34 1

摘要:泌尿肿瘤诊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创新抗肿瘤治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各大医学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泌尿肿瘤领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与最佳实践,其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制定个

导读

泌尿肿瘤诊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创新抗肿瘤治疗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各大医学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泌尿肿瘤领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与最佳实践,其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临床决策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鉴于此,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启动“肿瘤治疗旗舰聚焦”这一医学教育系列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3月18日,“肿瘤治疗旗舰聚焦——重庆场”研讨会成功举办。‌山城雾都,两江交汇处,众多泌尿肿瘤专家聚首巴渝,恰似明代诗人周敦颐笔下"山城冠盖日纷纷",共同探讨泌尿肿瘤MDT价值与领域前沿进展。

从区域到国际

——泌尿肿瘤防治“重庆模式”领跑国际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作为区域防治核心力量,在临床诊疗与科研领域持续突破,医脉通有幸在会前独家对话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南教授,聆听他分享科室在泌尿肿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刘南教授介绍道,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成立于1995年,目前已逐步形成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三大亚专科方向,团队现有14名医生(正高5人、副高5人、博士7人)及20余名护理人员,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医疗梯队。凭借规范化、个体化诊疗体系,科室获评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并跻身全国泌尿肿瘤MDT百佳中心,同时也是CUA授予的中国膀胱癌联盟成员单位,另外还承担着国家癌症中心前列腺癌、膀胱癌诊疗质控工作,成为行业标杆。

刘南教授提到在科室年手术量方面,近年来科室持续增长,其中机器人手术量相比去年激增51%,其个人已完成超过500例高难度机器人手术,涵盖膀胱全切+正位新膀胱、前列腺癌根治及复杂肾肿瘤保肾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针对膀胱癌患者,团队自2015年起创新开展保膀胱综合治疗,累计已完成近60例高危病例的治疗,保膀胱成功率超80%,研究成果多次亮相国际学术舞台。‌MDT模式是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数据显示,经MDT制定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生存率提升30%以上。他讲到,科室自2016年起就联合病理、影像、放疗等多学科组建MDT团队,年均开展百余次病例讨论,以保膀胱治疗为例,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筛选适应证患者,5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患者实现长期无瘤生存。

想要打造科室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科室特色技术。刘南教授表示,以免疫蛋白酶体为核心的泌尿肿瘤免疫研究方向的初步建成、多学科指导下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方案的渐成体系,意味着科室三大核心技术的形成。目前部分相关研究已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支持,发表SCI论文20余篇。国际合作方面,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共建免疫学研究平台,同步开展了101项GCP临床研究(每年新增约20项),加速成果转化。刘南教授还特别提及ADC在晚期尿路上皮癌(UC)中的应用潜力,Nectin-4靶点在97%患者中高表达,ADC可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地递送到肿瘤细胞,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效果,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可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至33.8个月,生存获益翻倍,该方案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治疗开启了崭新的一页。目前科室已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探索ADC与免疫治疗联用方案,致力于为晚期UC患者提供新选择。

肿瘤防治“合纵连横”药学实践

——精准用药与智能服务双轨革新

在肿瘤防治“合纵连横”理念引领下,药剂科正从传统药品供应转向临床治疗决策支持。药剂科陈万一教授在会前也接受了医脉通的专访,分享了药剂科在肿瘤药学领域的转型实践及未来展望。陈万一教授指出,药剂科在保障基本药物和集采药物优先使用的同时,更应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建议者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者。这一转变要求药师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多种疾病等特殊情况,以及药物在个体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通过精准选择药物剂量、预测药物安全性及预防药物毒副作用,药师为临床专家提供有力支持。以泌尿肿瘤为例,陈万一教授介绍了药师在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中的具体作用。例如,通过建立抗肿瘤药物血液浓度检测平台,药剂科常规开展药物浓度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药师能够为医生提供后续治疗方案调整的建议,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这一合作模式得到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有效提升了泌尿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谈及未来,陈万一教授,药剂科将积极探索多元化药学服务,包括医师药师联合专病门诊、药师独立门诊及线上线下药学咨询等,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同时,科室将创新药物供应保障模式,利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破地域壁垒,确保患者用药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年轻一代药师的职业发展,陈万一教授建议他们积极参与自媒体内容创作,利用多媒体形式发布药学科普内容,提升公众对药师职业的认可。此外,年轻药师应主动适应药学领域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应对未来药学服务的新挑战。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宏教授、刘南教授陈万一教授先后致辞,他们表示,泌尿肿瘤领域的众位专家正在共同见证泌尿肿瘤诊疗的革新浪潮,从铂类化疗,到靶向Nectin-4的ADC药物的全新突破,为我国晚期UC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助力la/mUC迈向精准治疗。另外,泌尿肿瘤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唯有各学科合作,方能驱动诊疗效能的最大化,尤其在GCP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与药学专家的深度协同,已成为破解耐药难题的关键钥匙。他们期待本次学术盛宴能共绘泌尿肿瘤诊疗新蓝图,让更多患者从多学科协作与创新药物中获益。

大会主席致辞(左右滑动查看)

临床攻坚·靶向破局·药学协同

——三力交汇共话泌尿肿瘤诊疗新图景

本次会议以聚智赋能为宗旨,通过跨院实践经验共享与创新动能转化,推动泌尿肿瘤诊疗的协同攻坚与临床实践迭代升级。正因如此,大会特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鲜鹏教授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诊疗关注点与亮点》精彩演讲,他分别从学科发展、人才团队、科教能力、特色技术、目标展望5个方面阐述了科室在泌尿肿瘤工作中的工作亮点及未来目标,全面展示了科室在全国泌尿肿瘤学科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

随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教授从泌尿外科的角度解读了《抗体偶联药物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他表示晚期UC迎来ADC治疗的革新时代, 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方案能显著延长la/mU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该疗法无论患者是否耐受顺铂,无论PD1表达情况、无论是否存在肝转移都可以取得OS获益,广泛适用于各类患者;另外血液学毒性低于化疗,特征性不良事件通过剂量调整可控;基于此,ADC药物为la/mUC全人群患者在多个场景中的应用建立了新标准,并已启动围术期等新场景的探索。

最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薇教授以药师的独特视角解读了《临床药师在泌尿肿瘤治疗中的角色》。她指出,泌尿肿瘤治疗格局演变迅速,目前以铂类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ADC为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药师在泌尿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从幕后走向临床前线,临床药师凭借药理专长,在治疗方案制定与药物优化,治疗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应对,患者教育与用药指导,规范用药与政策执行,科研与多学科协作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MDT模式下——

膀胱癌耐药机制解析与动态治疗决策实践

肿瘤诊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使得单一学科视角易陷局限。传统模式下科室间分散沟通易致方案碎片化,而MDT模式通过多学科协同实现精准破局。在会议的第二个环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针对2例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组织泌尿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及病理科专家联合讨论:泌尿外科评估手术可行性,影像科解析病灶浸润范围,病理科提供分子分型依据,放疗科提供局部治疗的时机和方案以延长肿瘤控制,最终整合出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的个体化策略。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协作模式,将循证医学与临床实际深度融合,为复杂病例提供多维解决方案。

首先,由袁方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2例患者的病例情况,患者1为66岁女性, 经阴道活检初诊为UC,一线予以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方案治疗后症状迅速得到控制且耐受性良好,6周期用药后患者复查局部病灶免疫确认进展(ICPD)后出组。MDT团队讨论后二线予以GC+PD-1方案,但患者因III-IV度骨髓抑制无法耐受化疗,再次参与靶向 Trop-2的药物临床试验,总体疗效仍评估为疾病进展(PD)后出组。其后,又一次MDT讨论,最终给予患者二线化疗(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转移灶减症放疗‌。患者2为58岁男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现腹股沟区域包块后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转移性UC,影像提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未行全面分子检测‌,2024年1 月起予以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方案治疗至今,肿瘤仍得到有效控制,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该联合方案无需检测生物标志物,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通过以上2个病例,他向大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第一,分子分型在UC治疗或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如何;第二,MDT优化局部-系统治疗平衡‌的重要性;第三,动态影像监测及耐药机制探索的关键作用。

姜青明教授、罗茜教授杨露教授分别从病理科、放疗科和影像科角度分享了MDT联动对UC患者的重要价值。姜教授首先指出HER2及PD-1表达检测是UC患者确诊后常见的分子分型,患者在经历多次耐药后需行液态活检(ctDNA)‌或二次活检‌探索新靶点;罗教授提到UC患者进展期需早期介入放疗以延长药物敏感期,另外系统治疗有效时暂缓放疗以减少毒性叠加;杨教授最后提到U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需结合影像明确分期。三位专家的精彩演讲表明病理-影像联动以及择机选择放疗时机对UC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审校:Kristen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