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常言:人风不古,世道沦亡,忠孝节烈之行,即须眉男子亦难有为。兰质蕙心,若比金石,历百折而不回,濒九死而无悔,或以节显,或以孝著,或毕命于须臾,或守节于殁世,纲常名义之重,毅然以身兼之,生死存亡,利害攸关,不足以动其心,闺闱弱质,凛然大节,有大丈夫之风,名垂千
明朝时期德里张氏列女传(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人常言:人风不古,世道沦亡,忠孝节烈之行,即须眉男子亦难有为。兰质蕙心,若比金石,历百折而不回,濒九死而无悔,或以节显,或以孝著,或毕命于须臾,或守节于殁世,纲常名义之重,毅然以身兼之,生死存亡,利害攸关,不足以动其心,闺闱弱质,凛然大节,有大丈夫之风,名垂千古,光照史册,志列女传。
本文介绍了清朝顺治十年《永宁县志》卷八【人物志】中收录的两篇明朝德里张氏列女的人物传记。一篇是明朝四川巡抚张论侧室石氏的传记,另一篇是张论孙子廪生张璿妻郭氏的传记,叙述了她们在明朝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农民军攻打永宁县城,城破之际,大义凛然,以身殉节,保全名节的光辉事迹,被永宁县知县杜胤昌、河南巡按宁承勋等地方官逐级申报朝廷,皇帝下旨旌表,为女子楷模,垂范后世。
清顺治十年《永宁县志》【人物志】中的“德里张氏列女传”石氏传
清顺治十年《永宁县志》卷八【人物志】石氏
氏,大中丞张公论侧室①。性明决,知大体。闻流寇②变起,泣语侍婢③曰:“吾忝④大臣巾栉⑤,谊不可辱贼手。‘’束簮纫衣⑥,屏息待尽。城破,遂投井死。比贼退,出诸井中,衣帶密缝如故,颜色如生。知县杜胤昌⑦呈按院宁承勋⑧具题旌表⑨。
注释:
①【侧室】:意思是燕寝旁边的房室、庶子或者偏房,妾。出自《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在男性的正妻去世后,侧室亦可以扶正变为正妻。封建王朝皇帝们的侧室称妃,清朝王爷的侧室称侧福晋,民国达官贵人的侧室称姨太太。1.正屋两边的房间,即旁侧之室。 2.旧时称妾。
②【流寇】:流窜不定的土匪。流动不定的叛乱者。此处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③【侍婢】:侍女;女婢。
④【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⑤【巾栉】:巾栉是由“巾”和“栉”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巾”指的是 头巾,代表衣冠整洁;“栉”指的是梳子,代表整齐有序。
巾栉基本含义:形容整洁,有条理。
巾栉详细解释:巾栉是指巾帼之间的衣冠整齐,形容人的仪表整洁有条理。巾栉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外表整齐,还包括内在的修养和品质。巾栉常用于形容人的仪表整洁,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井然有序。
巾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黄石公传》。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官员叫黄石公,他非常注重仪表,每天都会亲自整理巾帼,使得自己的仪表整洁有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人们就用“巾栉”来形容整洁有条理的仪表。
⑥【束簮纫衣】:束:整理。簮:头簮;衣:衣服。束衽:整衣。表示恭敬。束簮纫衣:整理头簮和衣服,以示恭敬。
⑦【知县杜胤昌】:指永宁县知县杜胤昌。杜胤昌,山东人,顺治恩贡,顺治二年任永宁县知县,顺治五年离任。
⑧【按院】:明清时期巡按御史的别称。
⑨【旌表】:封建时代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
1.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
2.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
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巴寡妇怀清以她守贞的形象,赢得了秦始皇的尊敬,被封为“贞妇”,并修筑“女怀清台”,以昭天下。秦始皇所筑的女怀清台,可为旌表之始。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清顺治十年(1653年)《永宁县志》。
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
3.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永宁县志》。
4.民国六年(1917年)《洛宁县志》。
5.清朝《河南通志》《河南府志》。
6.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张氏家乘》。
7.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8.调查采访资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来源:洛宁城事电子商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