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期,玛雅文明登陆河南博物院,以一场“雨林秘境”为主题的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令黄河的泥沙与尤卡坦的雨水在同一束灯光下闪烁,让仰韶的彩陶与玛雅的彩绘在同一座殿堂里低语,带领观众跨越三千年时空,近距离感知这个诞生于热带雨林深处,古老、神秘更是被誉为“美洲希腊”
今日分享《玉米王国:中美洲考古纪略》,@鼓楼新悦 出品。
今年暑期,玛雅文明登陆河南博物院,以一场“雨林秘境”为主题的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令黄河的泥沙与尤卡坦的雨水在同一束灯光下闪烁,让仰韶的彩陶与玛雅的彩绘在同一座殿堂里低语,带领观众跨越三千年时空,近距离感知这个诞生于热带雨林深处,古老、神秘更是被誉为“美洲希腊”的玛雅文明。它的魅力是多样的,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成就,被定义为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此次展出的209件文物,90%为首次在中国展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玉米神”,擅长农耕玛雅人以玉米为核心作物,由此逐渐延伸至艺术与宗教之上。
玛雅文明无疑是独特的,作为中美洲最为辉煌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不是诞生自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全盛期的玛雅地区是数以百计的城邦,不曾像中国、古埃及等文明拥有过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但这样的形态下依旧产生了相近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我想这一切之下离不开“玉米”作为文明肆意生长的积淀,也更像是联通一切的脉络。中国上古神话中不也出现稷神,令先民重视“农耕”,逐步确立农业在国家经济与祭祀中的核心地位。那么当时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先民们为什么选择了玉米,又是如何走向“崇拜”?
9月20日,河南博物院在此次玛雅文明大展接近尾声的时刻,结合展览主题专门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深耕于中美洲考古领域研究的李默然副研究员,做了题为《解密玛雅文明》的讲座,我想会有不少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朋友会因无法赶到现场而遗憾。那么我推荐您阅读《玉米王国:中美洲考古纪略》一书,由李默然副研究员与从事植物考古领域研究的钟华博士合著,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展的“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以考古人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古玛雅文明的世界,全方位感知它的精彩。
这部作品避免了过度的理论化与学术化,从历史的角度悉心梳理文明发展脉络,从田野调查的视角令读者看懂其中的考古知识,让考古成果展现与知识科普并举。这部作品更是有效的回归到当时玛雅人具体的生活之上,我想也是绝大多数读者最喜闻乐见的,呈现的经历与见闻似令读者与考古人一路同行,深入“玛雅生活”,从艺术、文字、饮食等多维度具体展现文明的样貌,感知这一文明的心跳,当然也从中了解到玉米被“驯化”和传播的过程,“人类是造物神用玉米粉混合神灵的鲜血创造的。”《波波尔·乌》的这句记载我想已回答了许多问题的答案。
对书中内容不做过多剧透了,这样一部带给我们知识,有深度更有趣味的作品,你是不愿错过的。
来源:书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