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壶瓶山法庭辖石门县西北山区3个半乡镇共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自1957年成立以来,壶瓶山法庭一代代法庭干警扎根大山,坚守司法为民理念,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青春攀登高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初秋的壶瓶山,群山巍峨,层峦叠翠。壶瓶山主峰海拔2098米,有“湖南屋脊”之称,这里坐落着全省海拔最高的法庭——壶瓶山法庭。
壶瓶山法庭辖石门县西北山区3个半乡镇共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自1957年成立以来,壶瓶山法庭一代代法庭干警扎根大山,坚守司法为民理念,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青春攀登高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大山守初心,心中有光,不惧山高路长。
扛起国徽
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里
近日,石门县人民法院壶瓶山法庭将庭审现场搬到壶瓶山镇江坪河村,巡回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
刘某与于某结婚25载,生育一儿一女,大儿子已成年,小女儿16岁,初中已毕业。早年间,夫妻两人便各自外出务工,常年聚少离多,夫妻感情破裂,刘某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起诉状。
考虑到连日高温,江坪河村到法庭驻地往返需要2个小时车程,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壶瓶山法庭将审判庭搬到刘某和于某的家里。
庭审中,刘某与于某诉说着25年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言语中多是对对方的不满。得知夫妻二人都同意离婚,只是对财产分配和小女儿的抚养问题存在分歧,承办法官决定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组织调解。
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扛着国徽到群众家里开庭,这是家常便饭。为老百姓提供便利,让人民群众在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都能体会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司法温暖。”石门县人民法院壶瓶山法庭庭长覃道敏介绍,壶瓶山法庭自1957年建立以来,便开启法官进村、巡回办案的实践。
2001年,马晓光任职壶瓶山法庭庭长。“要让巡回办案常态化开展,让流动法庭成为老百姓心中可以求助和依靠的金名片。”他制作“流动法庭”横幅,背起国徽走进山寨村居开庭、解纷。接任的几位庭长刘玉淼、朱辉平、蒋湘兵、覃道敏,紧跟其步伐,把“巡回办案”坚持成了传统,把“流动法庭”打造成了品牌。
蒋湘兵是任职时间最久的庭长,在壶瓶山法庭工作10年,办理案件2600多件,其中巡回开庭800多件。
“开始几年,很多地方公路还不通,一天下来能办一个案子都很难得。”蒋湘兵说,后来西北山区交通条件改善,法庭有了专车,一天开车跑100公里是家常便饭。
“扛起国徽,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里,既彰显法庭威严,又不失情理兼容的公开法治课,不仅化解了矛盾,也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提高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覃道敏坚定地说道。
扎根基层
坚守法治信仰践行为民担当
今年7月下旬,石门县人民法院开展“夏日风暴”集中执行行动,壶瓶山法庭法官助理周训治在执行途中不慎摔伤。“我希望能快点康复出院,庭里人手紧、案子多。好几个案子,当事人还等着结案。”住院期间,周训治一直惦记着工作。
在石门县人民法院壶瓶山法庭,从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警察、书记员再到人民调解员,大家扎根基层,始终坚守法治信仰、践行为民担当。他们时刻把责任记在心头,把担子压在肩上,全身心投入法庭工作,常常顾不上自己和家庭。
马晓光原本在法院机关工作,主动请缨前往壶瓶山法庭,一干就是8个春秋。他带领干警挑着国徽走进山寨、到田间地头、床前炕头,就地开庭调处纠纷。60%的案件都是通过巡回办案就地审结的,“流动法官”成了他的代名词。
在壶瓶山法庭,马晓光审结的670件案件,无一例上访缠诉,无一例重审改判,调解率高达85%以上。由于成绩突出,2007年2月,马晓光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由于案多人少,壶瓶山法庭前任庭长蒋湘兵常常白天开庭,晚上加班加点撰写文书。眼疾和痛风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但他咬牙坚持,从不影响工作。
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是蒋湘兵最大的遗憾。2019年的一个晚上,蒋湘兵刚结束一个案子的庭审,接到来电说父亲病危。蒋湘兵马上乘车赶往老家蒙泉镇。纵使心急如焚,车却不能飞越重重大山。凌晨到达医院,父亲已经去世。“父亲住院期间,病情突然恶化,当时因为庭审手机关机,知道情况再赶下山已经太迟。”
壶瓶山法庭现任庭长覃道敏是位女同志,儿子去年刚进小学。每周离家上山,儿子都哭闹着不让她走。“我心里也很酸楚,开始几个月每天都要抽时间和儿子视频。”覃道敏说,幸运的是,家人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他们说:“家里的事我们帮你管好。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
公正司法
做群众家门口的正义守护者
在壶瓶山镇耍武村,两邻里一前一后居住。2004年修到户公路时,双方口头协议,不考虑占地及补偿问题。2023年,其中前户修建门庭,拦住后一户去路,双方矛盾激化。为化解矛盾,镇平安办邀请壶瓶山法庭法官一起参与纠纷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前户拆掉门庭恢复道路通行。
壶瓶山法庭庭长覃道敏说,如果法律是一架天平,称量着人世间的道德、良知、公平与正义,那么,法官就是砝码,校验这架天平的平衡。壶瓶山法庭干警始终坚持以“化千家愁、解万家难”的执着,践行自己对司法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带着“司法为民、全力以赴”的执着,做群众家门口的正义守护者。
在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对工程质量问题争议很大,情绪激烈,这让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覃道敏知道这类案件的鉴定工程量、质量问题费用远高于诉讼标的额,调解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休息时间,在下班后或周末找到当事人,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后,一边释法明理,一边化解双方的矛盾,从背对背到面对面,辩法析理,严明利害,最终促使双方消除分歧,达成了调解协议。
“又成功了结一个案子。”覃道敏常常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带过,从不表露背后艰辛,以微笑回应群众谢意,又奔赴下一个案件。
2022年10月,原告吴某与被告覃某签订合同,约定覃某将长岭村2.98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给吴某,租期30年,租金每年100元/亩,每3年支付一次租金。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覃某提出解除合同。吴某要求覃某退还剩余租金,并赔偿相应损失,覃某拒绝。多次调解无果后,吴某诉至法院。覃道敏对涉案田地实地勘察,考虑到土地纠纷案件的复杂性,她联合壶瓶山镇政府综治办、司法所、长岭村村委会等共同发力,抓住矛盾焦点,现场调处纠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覃道敏常常告诫自己,办好每一起案件,不能只盯着结案,还应该关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社会关系和社会氛围。”覃道敏表示,她将带领壶瓶山法庭全体干警,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当人民群众的“暖心人”。
来源:湖南日报
来源:湖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