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俄英法四巨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罕见一致,同时西方十国将在联合国大会上,联手给特朗普和以色列沉重的一击,美国和以色列在国际上愈发被孤立。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且欧盟还直接宣布将对以色列进行制裁,这种举动显然已经和特朗普产生了分裂。
中俄英法四巨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罕见一致,同时西方十国将在联合国大会上,联手给特朗普和以色列沉重的一击,美国和以色列在国际上愈发被孤立。
那么欧洲的态度为何突然大变?美国又为何坚守以色列?
9月1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特朗普在联合发布会上站在一起时,突然抛出一句:“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英国计划的重要部分。”
英国首相斯塔默
此话一出,特朗普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下意识打断了斯塔默,神色明显不悦,他怒气未消,还干脆在发布会上公开回击:“就这点上,首相的看法跟我的完全不同。”英美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已经摆到台面上。
紧接着,法国迅速跟进,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的通话筹划“和平方案”,并明确宣布:9月22日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这不仅是态度的单一表态,更是英法等欧洲大国联合对美国在中东事务强硬主导权的直接撼动,甚至有消息称,马克龙私下将法国的行动称为“欧美关系的一次历史性调整”。
这并不仅限于英法两国,欧洲的整体态度也在迅速转变,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于9月17日通过提案,宣布将对以色列商品征收更高关税。
并制裁以色列国家安全部与财政部的两位高官,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以色列正在失去过去那样稳定的欧洲支持。
自冲突升级以来,加沙已有数万人丧命,基础设施几乎化为废墟,学校无法重新运作,甚至连孕产妇等脆弱群体的医疗条件都荡然无存,一连串的数据通过新闻画面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彻底激怒了欧洲民众。
今年3月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欧洲民意彻底炸锅,国际红十字会在加沙的办公室被炸,而这栋建筑门口画着清晰的红十字标志,且事前已通知相关各方其位置。
然而,即便如此,这栋楼仍然未能逃过以色列的炮击,巴黎、柏林、伦敦的街头很快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抗议人群,喊出的口号只有简单的一句:“别再杀人了!”
所有的一切让欧洲国家在民意压力下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对以色列的默认支持,从法国到英国,选民的情绪不断发酵,各大媒体民调皆显示,多数人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甚至对以色列实施更强硬的制裁。
在选票就是命脉的西方政治中,民意的这种方向性转变,势必会直接改变政治家的态度,中东的乱局让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涌入欧洲,给社会福利、财政支出和治安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欧洲国家从一开始以人道主义帮助为理由敞开怀抱,到如今压力接近承受极限,必须另想办法解决问题。
对欧洲来说,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仅能为难民“回流”找到政策依据,还能减轻向难民提供福利和居留资格的压力,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解决方案,所以,尽管冒着冒犯美国的风险,他们依然决定自己迈出这一步。
欧盟委员会针对以色列制定了一套制裁方案,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根据提案,一旦落实,以色列出口到欧洲的商品将被加征高昂关税,而这几乎占了以色列年贸易额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以色列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打击。
但这项制裁提案能否最终通过还有悬念,欧盟国家内部的分裂已显而易见,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选择了摇摆不定的态度。
作为二战后以色列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德国需要平衡历史责任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虽然目前德国悄悄暂停了军事装备对以色列的出口,但面对巨大的内部矛盾,无法公开彻底站队。
相反,法国和英国则态度坚决得多,这两个欧洲重心国家与俄罗斯、中国展开了难得的多边协调,试图通过联合“五常力量”,在国际场合上直接对以色列施压。
欧盟内部的态度分歧虽然是挑战,但主流力量的倒向足以形成巨大的集体威慑。
欧洲已经做出改变,而美国则一如既往地站在以色列身后,丝毫没有掉头的打算,特朗普政府更是信誓旦旦地在各大国际场所声援以色列,甚至在联合国中一票否决了1:14的加沙停火提案。
这一次的孤注一掷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不可替代的“桥头堡”。
自冷战以来,中东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区域,控制中东,不仅意味着掌握石油资源和全球能源市场的脉搏,还维系着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
以色列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几乎等同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日本,如果美国放弃以色列,那么,其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支点将摇摇欲坠。
特朗普政府甚至正在推动重返阿富汗的计划,一旦重新驻军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美国将能够加强对中亚与中东局势的直接控制。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美国并不是心急火燎只是因为“维护以色列利益”,而是担心以色列的失败将导致整个战略链条的不堪一击。
结语世界各国对中东局势的态度分歧,表面上是巴勒斯坦问题的争论,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新一轮全球秩序的重整。
中俄英法在罕见的情况下,几乎一致地站在一起,向以色列和美国施压,而美国却在推进单边战略中渐渐失去了曾经广泛的盟友支持,就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盟友都开始模糊立场,对巴勒斯坦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宽容。
文章信源:
新华社---2025.09.21:《美以拦不住了!西方多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央视新闻---2025.09.22:《英加葡澳同一天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总理喊话“等着瞧”》
环球时报---2025.09.22:《巴勒斯坦国迎来承认潮》
环球时报---2025.09.17:《欧盟宣布对以色列制裁措施》
观察者网---2025.09.19:《美国再次一票否决,中方:非常失望》
来源:跳跳虎爱吃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