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上博主展示的生活光鲜亮丽,仿佛全中国的精致人群都聚在了社交平台上。
网络上博主展示的生活光鲜亮丽,仿佛全中国的精致人群都聚在了社交平台上。
可这些看似美好的生活,真的是他们的日常吗?
背后的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离谱。
我们最初关注网红博主,是觉得他们的内容真实、有烟火气,不像明星那样有距离感。
但实际上,博主们早就摸透了观众心理,只把生活里最亮眼的部分摆出来。
那些镜头前的 “完美瞬间”,大多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健身博主展示的马甲线、六块腹肌,不一定是长期锻炼的成果,可能靠化妆和后期修图就能 “造” 出来。
号称 “5 点起床自律学习” 的博主,或许 4 点半就得起床架相机、调角度,等 5 点再 “演” 一遍起床。
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其实没多少。
北京日报近期就报道过 “表演式自律” 的现象。
有些自律博主背后有专业团队运营,视频里的精致早餐、宽敞书房、时髦道具,都是为了推广商品特意布置的。
有个叫 “精致小生活” 的博主,视频里每天在豪华书房看书、用昂贵厨具做早餐。
后来有网友扒出,她的书房是共享空间租的,厨具用完就还回去,所谓 “精致日常” 全是演的。
博主们还擅长搞 “人设反差”:一边说自己 “很普通”,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一边又晒出 “优秀成果”,制造距离感。
这种 “拉近距离又推开” 的操作,其实是为了涨粉。
等粉丝多了,他们就开始植入广告、直播带货。
比如美妆博主会分享 “敏感肌护理秘诀”“无限回购护肤品”,看似给粉丝提供变美灵感,实则在制造焦虑。
很多观众看了会觉得 “我皮肤不好,必须买这款产品”“别人都在用,我不用就落后了”,最后乖乖掏钱。
有个叫小李的女生,就是看了博主推荐,每个月工资都用来买护肤品、化妆品。
结果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没效果,自己只是被 “焦虑营销” 套路了。
现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越来越像 “复制粘贴”。
一个句式火了,所有博主都用;一个热点爆了,大家都来蹭流量。
在抖音搜 “凌晨 3 点吃海底捞”,能刷到 10 多条类似视频,配文都差不多。
还有博主用 AI 生成 2D 漫画做内容,换汤不换药。
这种 “模板化” 内容,其实是平台算法推出来的。
算法会优先推荐能引发互动的内容,比如让人羡慕、有情绪波动的内容。
博主们为了流量,只能不断模仿、复制,导致内容越来越同质化。
观众看久了,早就觉得无聊、厌倦,刷半天也记不住什么内容。
博主们展示的 “精致生活”,大多是假象,本质是为了收割流量、赚钱。
我们看这些内容时,别被表面迷惑。
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琐碎、平凡的一面,没有谁的日子是完美的。
不用因为看了别人的 “光鲜” 就焦虑,更别盲目买博主推荐的东西。
平台也该加强管理,少推些虚假、同质化的内容,多给真实、有价值的内容机会。
我们自己也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现实生活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毕竟,真正的幸福不是靠在网上炫耀来的,是靠自己努力过出来的。
文章/花开富贵
锐评|表演式自律,贩卖的是焦虑收获的是流量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2024-11-19 14:43
“表演式自律”如何成流量密码?北京青年报官网
2024-11-19 07:10
纵览快评|“卖惨博主”被曝月入千万,不要拿网友的善良套现
2024-09-23 18:51·纵览新闻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