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结核患者通常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一般咳嗽轻微,干咳或有少量黏液痰,当有空洞形成时痰量会增加,若继发细菌感染,痰则呈脓性。此外,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肺结核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除了呼吸道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长期午后低热,伴有疲倦、盗汗、食欲减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这种细菌细长略弯曲,呈单个、分枝状或团束状排列。
肺结核患者通常会有咳嗽、咳痰的症状,一般咳嗽轻微,干咳或有少量黏液痰,当有空洞形成时痰量会增加,若继发细菌感染,痰则呈脓性。此外,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肺结核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除了呼吸道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长期午后低热,伴有疲倦、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喷出含有大量结核菌的飞沫。大的飞沫很快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
历史上,结核病曾被称为“白色瘟疫”,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过去,由于医疗水平有限,结核病的死亡率较高,许多名人都死于肺结核,如肖邦、契诃夫、鲁迅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结核病已有了较为可靠的预防和治疗手段。通过接种卡介苗,可对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在治疗方面,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然而,由于耐多药结核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疾病的增多,使得结核病的防治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报告显示中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新发病例占全球8.5%,青年群体成重灾区,15-35岁患者占比攀升至41%,熬夜、压力大、免疫力下降是诱因;双重感染风险激增,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或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3倍;全球约1/4人口感染过结核菌,其中5-10%会因免疫力崩溃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用激素人群需格外警惕。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