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哔哩哔哩,简称“B站”,一个有用有趣的综合性视频社区,深受年轻一代用户喜爱,被用户们亲切地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网站、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创作者的舞台”。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跃用户达1.03亿,月活跃用户达3.4亿。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5年第7期
B站知识产权团队:
这是一个扁鹊大哥的工作,化风险于无形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哔哩哔哩,简称“B站”,一个有用有趣的综合性视频社区,深受年轻一代用户喜爱,被用户们亲切地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网站、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创作者的舞台”。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跃用户达1.03亿,月活跃用户达3.4亿。
B站核心用户为“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间),围绕用户、创作者和内容,B站构建了一个源源不断产生优质内容的生态系统。中国最优秀的专业创作者都聚集在B站创作内容,涵盖生活、游戏、时尚、知识、音乐等数千个品类和圈层,引领着流行文化的风潮,成为中文互联网极其独特的存在。
B站法务部知识产权团队是一个“90后”团队,负责人司墨(公司昵称)出生于1990年。团队成员基本都具备技术和法律交叉学科背景,在专利、开源、域名、商标、著作权等方向持续耕耘,在知识产权获取和风险防范领域精准发力,在管理集团无形资产、保障商用价值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部门合照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bilibili、哔哩哔哩成功入选北京和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公司入选上海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承担单位;bilibili、哔哩哔哩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品牌在食品和服装类别的使用;成为信通院牵头的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联盟(DAIAA)首批理事成员,免费开放无障碍技术专利许可……
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专访时,他们表示知识产权工作的内容就是通过体系规范和文化建设,将公司自研自制的IP内容进行最优资产化布局,同时清理IP使用的法律风险。《鹖冠子》记载了一则“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扁鹊三兄弟治病的特点是:大哥治未病,是治于病未发作;二哥治微病,是治于病之初起;扁鹊治大病,是治于病情严重时。“我们觉着自己的工作就是类似扁鹊大哥的工作,化风险于无形。”
司墨
《中国青年》:作为B站专利负责人,你如何制定企业专利战略以及整体业务发展规划?你认为专利战略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司墨:我们是知识产权领域保护的部门,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的定位和职责就是通过体系规范和文化建设,将公司自研自制IP内容进行最优资产化布局(例如将优秀技术和IP转化为授权专利和注册商标),同时清理IP使用的法律风险(例如抢注障碍,排除产品上线前的专利侵权风险)从而保障商用安全。同时,我们肩负管理公司无形资产和推动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职责,让无形资产更好地流动到业务部门,推动影响力建设和商用。所以知识产权部门在我这里的定义是两个高效:让业务部门更高效,让资产价值流动更高效。
专利的本质是公开换保护。即通过向社会公开技术方案促进技术迭代流动,这种公开会换来获得一定期限的独享使用权利。而这个期限的核心就是为公司商业竞争争取时间,所以专利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
发展到如今的时代来讲,专利相关的战略是需要根据企业定位来决定的,有的企业是直接竞争类型的,不允许别的企业使用或者收取专利许可费来充盈商业;有的企业则是把自己的技术专利化以形成一层保护壁垒,让自己的业务安全平稳发展,B站的定位侧重在后者。
我们现在都在讲数字经济,其实数字经济跟传统经济一样,也是有产业链的。有的企业做通信网络这样的基建,有的企业做算法、做模型、提供API接口,就像传统行业做标准零件。而我们哔哩哔哩是一个面向用户(toC端)的平台,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专利保护方向或者说趋势是更倾向于保护与用户互动的一些功能,比如一键三连、蒙版弹幕这样的功能。
《中国青年》:在B站专利部门工作六年半的时间,你带领团队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你认为自己对B站IP保护作出了哪些贡献?
司墨:谈到取得的成绩,商标方面,我们连续获得北京高院、杭州中院、上海知产院三地法院的支持认可哔哩哔哩在核心类别的驰名程度,从而跨类保护了我们主品牌食品类别和服装类别这些重要的周边衍生品和联名的重要商品类别。
专利方面,我们从0开始搭建了B站的专利管理体系,不仅通过国家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同时入选了上海市的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以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这个全市仅有10家,其他几家都是西门子、商飞、寒武纪这样的标杆企业)。去年,我们的“弹幕开关”专利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奖优秀奖,这个奖项本身对外观的评选名额就非常少,我们应该是奖项设置以来第一个入选的互联网企业GUI外观专利,也是这次评选的唯一一个。
谈到困难和挑战,我们团队认为如何发挥除了直接商业应用之外的知识产权价值与温度是一件难做但是正确的事情。B站作为“Z世代”喜爱的视频平台,一直是年轻人创作和消费的首选视频平台之一。这其中也有许多视障和听障人士,为了他们能更好地融入视频社区,我们在视频传输领域持续进行技术专利组合优化:开发了以实时AI字幕技术为基础的听障人士定制无障碍直播间;结合英雄联盟S12比赛直播与文物守护公益的“守塔人公益计划”功能,上线公益应援弹幕功能;针对视障人群,开发申请语音弹幕功能并开放免费许可;为色弱人群适配视频色彩通过滤波处理技术,色彩滤波开关可以一键打开,调整观看色彩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加入专利开源保护社区OIN,让开源系统技术普惠更多底层应用;参与信通院牵头成立的互联网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联盟(DAIAA),成为联盟首批理事成员共同推进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发展;参与上海市首批公益性免费专利开放许可的集中签约,让技术温度传递给上下游企业;推动成立“数据资产管理与处理生态系统”专利池,促进专利流通和应用范围,优化上下游合作生态,助力提升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产业链中的驱动和护航作用。
《中国青年》:你当时为什么选择知识产权方向作为就业方向?它最吸引你长期执业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选择加入B站这个青年社区?
司墨:其实我当年做技术的时候,经历了一段迷茫时期。我认为刚工作两三年对职业方向迷茫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工作是一生的事情,值得去探索。后来在部门内做系统用户说明书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文字和理工结合的方向非常感兴趣,把技术解释给用户听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越了码代码的快乐。之后就在寻找这一类的工作,在一次跟法学在读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听取了她的意见,试着去投简历并且做了专利代理人的工作。
实践也证明,这个方向确实很适合我,我是一个喜爱文字工作的人,也喜欢跟人沟通,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让人非常有保护欲和成就感的事情。尤其我们申请建设保护、风险前置排除这个知识产权方向,是一个类似扁鹊大哥的工作,解决的是前置问题,化风险于无形。“中二”地讲,我们的工作有种默默守护的强烈使命感。我觉得很多人能够探索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不太能承受转换带来的阵痛,比如我当时换工作的时候,工资只有我之前的三分之一,年轻的朋友们要勇敢选择自己内心的方向。
既然谈到守护,我从2011年开始就使用B站,对B站有着一种看着它长大的感觉,所以这种使命感在入职B站后会变得尤其强烈。加入B站后,我发现B站无论是坚持做高成本的国创动画,还是做不太容易被人关注的纪录片,都是非常需要热爱和坚持长期耕耘的领域。《凡人修仙传》和《大道朝天》都是我在学生时代和刚工作的时候非常喜欢读的书,看到它们被自己的公司动画化,真的是件很让人感动的事情。我们的纪录片,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纪录片,它非常细腻地关注到了各个方向,比如充满人间烟火气、文案满分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带你遨游书海的精神灯塔《但是还有书籍》,下饭不可不打开的充满警示和人间趣味的派出所纪录片《守护解放西》,关注少年成长的《小小少年》,关注心理健康的《没关系,是坏情绪呀》,关注国内动物保护让人几度感动落泪的高质量动物保护纪录片《众神之地》等。B站在这些方向,不仅仅做了,还做得非常好,获得了很多动画和纪录片方向的奖项。
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让我们还能前置参与到这些项目的初始阶段,去做它们的起名阶段的商标风险查询,去做它们的商标和著作权布局。之前《人生一串》纪录片,我们把餐饮类别的障碍商标争取回来了,顺利保障了线下联名店铺的营业,这类事情能带来极高职业成就感和守护感。
我之前在通信或者制造业这样相对传统的行业工作,企业风格大多更严肃一点,我在当程序员的时候,我们工区的入口有着装规定,保密级别也非常高。来到B站工作后,它的氛围让我感觉更像一个“家”,我们可以穿成任何自己想穿的样子,带上自己家的宠物,穿着拖鞋或者汉服或者萝莉裙都可以很自然地走进来,并且不会有人觉着你奇怪。大家互相认可和包容彼此之间不同的兴趣爱好,这会自然拉近距离,更有我们是一伙儿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家”里和一群好朋友一起工作会让人放松和更加有驱动力,在B站工作更添一种使命感。
《中国青年》:进入AI时代,你认为专利保护工作呈现哪些新趋势?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专利工作的影响?又会产生哪些机遇?
司墨:AI目前尚未成熟到可以大规模应用到企业的程度,但是我们在一些数据库平台取得了一些模块的进步,包括专利文本翻译、新技术检索方向。我们期待未来可以有类似协助发明人更好描述技术方案交底书的模块,以及可以有更精确的检索分析功能出现,这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可以解决目前很多咨询和委托检索项目的费用,也能缩短相应工作的预期时间,能够让我们更高效地去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