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教授:从规范化到精准化,2025 CSCO血液肿瘤指南亮点前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6:46 1

摘要:2025年4月18日至19日,CSCO指南大会将在山东济南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将继续发布多部肿瘤领域的重要指南,涵盖最新的治疗进展与可用的治疗药物。作为本次大会的前瞻性导读,肿瘤瞭望“CSCO指南·档案”栏目,特别邀请到CSCO创始人之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编者按:2025年4月18日至19日,CSCO指南大会将在山东济南盛大举行。此次大会将继续发布多部肿瘤领域的重要指南,涵盖最新的治疗进展与可用的治疗药物。作为本次大会的前瞻性导读,肿瘤瞭望“CSCO指南·档案”栏目,特别邀请到CSCO创始人之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回顾CSCO指南的创办历程,重点介绍血液肿瘤领域的指南演进以及2025年版指南的关键更新,并深入探讨CSCO指南的国际化进程及其全球影响力。

有章可循

CSCO指南引领中国肿瘤治疗迈向规范化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我国肿瘤诊疗的指南制定和循证工作已经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您作为CSCO的创始人、奠基者之一,能否分享一下最初的CSCO指南是如何走向中国临床医生的?

马军教授:CSCO指南已成为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经典”指南,无论是在药品评审、医保政策还是卫生部门的标准制定中,都广泛参考了这一指南。指南最初的编写得到了孙燕院士、吴孟超院士、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指导,并在于金明院士、赫捷院士、吴一龙教授、秦叔逵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年发展,现已累计发行超过500万册,并且每年更新。今年的CSCO指南大会将发布涵盖淋巴瘤、白血病等38种恶性肿瘤的“口袋版”指南,方便肿瘤和血液医生随身携带、随时查阅,为临床治疗提供规范化指导。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医疗资源差异较大,许多贫困地区患者的治疗仍面临困难。因此,推动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依然是当务之急。根据“健康中国2030”战略要求,到2030年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需提高15%。目前,该生存率约为30%,要实现40%以上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CSCO指南的发布,正是推动肿瘤治疗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规范化、个体化及精准化的治疗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最终让患者受益。

作为CSCO的创始人和指南的制定者,我们的目标是将全球和国内的先进经验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编写出真正有价值的共识和指南,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推动循证医学的应用,确保治疗决策更加科学和精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指南和共识至关重要,但临床治疗的成功还依赖于医生的个体经验、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综合作用。唯有通过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我们才能实现更高的治愈率和更长的生存期。

十年铸剑

CSCO淋巴瘤指南的演进与成果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是2016年首批发布的CSCO指南之一,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您认为这十年间,《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在提升我国淋巴瘤整体诊治水平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马军教授:CSCO淋巴瘤指南的筹备始于2015、2016年,到现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随着指南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既符合国际标准,又贴近我国基本医疗和医生需求的指南,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受益。近年来,我们已发行了近30万册淋巴瘤指南,成为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领域发行量最多的指南。

在朱军教授等老中青专家以及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指南汇集全球和中国的先进经验,不仅为血液淋巴瘤的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据可依的治疗标准和治疗方案,也极大提高了我国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其治愈率可达到60%至72%。目前在我国的三级甲等医院及专科医院,治疗效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持平,甚至部分地区达到或超过60%的治愈率。

然而,通过对全国范围内16 900多名患者的统计,我们发现,尽管我国的治疗水平有所进步,但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总体五年生存率仅为37.2%,明显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差距表明,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治疗,以确保中国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制定淋巴瘤指南的宗旨,是通过指导医生规范化治疗,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临床治愈率。目前,我们正通过血液学、肿瘤学、病理学、影像学、放疗和康复等多学科积极协作,共同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精准施策

2025 CSCO血液肿瘤指南的亮点前瞻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CSCO指南的不断拓展与深化的进程中,2020年新增了《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4年发布了《CSCO骨髓瘤诊疗指南》。如今,2025版CSCO血液肿瘤多部指南即将发布,能否请您概括介绍一下新版指南有哪些更新要点或方向?

马军教授:今年年初,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目前,姜尔烈教授担任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宋玉琴教授担任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外,CSCO还成立了骨髓瘤专家委员会,由邱录贵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相信在新一届领导团队的带领下,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的诊治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在恶性血液疾病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我们此前已将淋巴瘤独立出来,今年又将骨髓瘤单独列出。随着骨髓瘤患者数量的持续增加,骨髓瘤已与淋巴瘤、白血病共同成为血液肿瘤的三大主要类型。同时,鉴于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重要性和快速发展,我们特别为其单独撰写指南进行详细阐述。总体而言,今年的指南更新幅度较大,尤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治疗领域。随着新药不断涌现,特别是双靶点和三靶点CAR-T治疗、小分子抑制剂、ADC药物、双抗和多抗等创新疗法的纳入,使指南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

此外,一部高质量的指南不仅要契合临床实际、提供规范化的指导,还需兼顾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的需求。今年的指南不仅突出强调了分型治疗原则,而且在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也都明确了适应症,旨在推动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模式的落地实施。我们期待在4月18日至19日的济南CSCO指南大会上与大家相聚,届时大家可以了解到更多更新的内容。

全球视野

CSCO指南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CSCO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您认为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CSCO指南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惠及亚洲、一带一路乃至全球患者?

马军教授:如今,CSCO的指南已经超越了“一带一路”的范畴,迈向了全球化。目前,包括淋巴瘤、鼻咽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在内的多部指南均已推出英文版,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骨髓移植指南的多个版本也已进入国际市场。此外,BTK抑制剂的大中华区指南也以英文版形式走向全球。尽管我们的更新频率尚未达到NCCN指南每年2~3次的水平,但已实现每年至少更新一次,部分指南甚至一年更新两次,以确保涵盖最新的治疗方法和中国获批的药物。我们的目标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以国内能获得的药物和循证医学为主,同时结合国际先进经验。

十年来,CSCO指南逐渐变得更加精细、规范,并不断完善。总的来说,CSCO指南代表了中国临床肿瘤学的进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已不仅仅局限于“一带一路”,而是与美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国际淋巴瘤联盟、国际血液学会等国际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出版英文杂志。这一合作进一步推动了CSCO指南的国际化进程,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目前,接近一半的CSCO指南已推出英文版,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CSCO指南的引用率不断增加,已经能够与多项国际指南相媲美。展望未来,我们坚信CSCO指南将继续沿着国际化道路前行,不仅为中国患者提供指导,更致力于让全球患者受益。这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专家简介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