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丨廊坊:播撒法治种子 护航青春成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5:00 1

摘要:2025年秋季学期开启,安次区司法局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走进廊坊市第二十中学,开展了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河北天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宁精选“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应对”“青少年常见不良行为的法律边界”等真实案例,通过“

安次公安分局民警和廊坊市第十中学老师与学生谈心。

护航成长 播撒法治种子

2025年秋季学期开启,安次区司法局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走进廊坊市第二十中学,开展了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河北天纵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宁精选“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应对”“青少年常见不良行为的法律边界”等真实案例,通过“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学习法律知识,深植法治安全的种子。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廊坊市司法局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在全市开展“法育雏鹰 护航成长”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目标,以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网络沉迷、毒品危害、电信诈骗等安全防范知识和法律应对策略教育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专项行动从2025年9月至2026年6月,贯穿整个学年。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以开展课堂法治教育+课外法治实践、“送法进校园”+AI普法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壮大青少年法治教育队伍以及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法治宣传教育等为举措,深化协作,共同发力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项行动落到实处,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权益保障水平。

量身定制 反诈宣传进校园

9月15日8时,廊坊师范学院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廊坊公安干警为3500余名大一军训新生带来了一场生动且实用的反诈宣传科普课。

市反诈中心民警,以一场别出心裁的表演拉开帷幕,结合本地校园真实案例,以电信网络诈骗及新型违法犯罪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婚恋交友、刷单返利、网络游戏交易等校园高发诈骗手段,干货满满。

“一切刷单类兼职,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一切先缴纳费用的兼职,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一切脱离正规平台的游戏账号交易,都是电信网络诈骗。”民警每讲完一类案例,都会用一句简洁有力的话总结防范技巧。

公安工作展示环节同样吸睛,在安次公安分局巡警特警大队警务航空中队民警的操作下,无人机低空飞行,民警讲解着无人机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中的重要用途。同时,创新运用无人机巡航喊话,伴随着无人机旋翼的嗡鸣,洪亮清晰的反诈口诀,精准“投放”到每一名同学耳边。

在刑侦支队警犬基地训导员指令下,警犬天团纷纷亮出看家本领,服从性展示、扑咬嗅认与诈骗相关的电话卡,矫健的“身姿”与利落的动作,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履职护航 共筑安全屏障

一张纸条,几句心声,悄然投入“法治副校长信箱”——这成了孩子们安放烦恼、寻求帮助的“树洞”,也成了公安民警精准守护校园平安的“连心桥”。今年以来,安次公安持续推动“法治副校长信箱”建设,将其打造为常态化联系学生、倾听心声、化解风险的重要渠道,让法治守护更有温度。

安次公安依托该信箱常态化开展线下互动,一方面广泛倾听学生真实诉求与建议,另一方面精准捕捉校园安全线索,实现对校园欺凌苗头、安全设施隐患等问题的早发现、快响应、高效处置,切实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6月期末考试前,一封来自廊坊市第十中学学生的信引起了法治副校长、民警高浩楠的注意:“马上要考试了,我的压力太大了,我不想去学校也不想回家!”他立即联系孩子及家长,耐心沟通、细致疏导,最终帮助孩子调整好了心态,积极面对考试。快速响应和暖心介入,正是“法治副校长信箱”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

信箱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无论是法律上的疑惑、校园不良现象的反映,还是藏在心里的委屈和困扰,都可以写下来。每一封信都会被认真阅读、用心回复,每一个问题都力争妥善解决。今年以来,已累计收到学生来信67封,并成功化解相关问题和诉求29件。

安次公安注重从线索中提炼共性问题,开展靶向普法。针对来信中反映的高频事项,如反诈防骗、交通安全等,民警定期走进校园举办主题法治教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辖区未成年人案件发案率有效降低。

香河县公安局聚焦青少年法治观念与安全意识,自开学以来,由担任各校法治副校长的民警带队,民警、辅警纷纷走进校园,围绕校园欺凌、电信网络诈骗、毒品危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重点内容,为学生们带来“法治教育第一课”。宣讲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行为边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预防犯罪 向校园欺凌说“不”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霸州市法院联合霸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禁毒大队走进霸州市第二中学。刑庭法官刘丹、法官助理迟淏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向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引导同学们明辨是非、远离犯罪。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法官还向大家传授了应对欺凌的“三步法”:保持冷静、及时求助、依法自护,鼓励大家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他人。

为营造安全、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9月15日,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召开了防欺凌教育大会。学生代表带领全体学生进行防欺凌宣誓:“我承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拒绝暴力,反对欺凌;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也不做冷眼的旁观者……”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必须坚决维护其纯净与安全。学校对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呼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阳光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王卫东说。

校园,是培育梦想的摇篮,是塑造品格的净土,更是青少年迈向社会的重要阶梯。“法治进校园”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场关乎成长、关乎未来的教育实践。

我市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育雏鹰 护航成长”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项行动、针对中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精准反诈校园行”活动等,通过专题法治讲座、法治课、普法视频等形式送法进校园,让法治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让青少年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