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核心素养导向要求,聚焦情境教学设计这一关键突破口,系统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科学设计原则及有效实施路径。通过梳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转变,结合地理学科兼具自然与人文属性的综合性、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核心素养导向要求,聚焦情境教学设计这一关键突破口,系统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科学设计原则及有效实施路径。通过梳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育人目标转变,结合地理学科兼具自然与人文属性的综合性、强调实地观察的实践性特点,提出契合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教学过程紧密衔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社会发展实际,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凭借其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优势,成为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地理课堂中知识传授的单一化、抽象化局限,把地理概念、原理融入具体且生动的场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究兴趣。
一、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导向与要求
1.1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定位
新课标明确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这一定位将地理教学的育人目标从传统的知识掌握转向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在情境教学中,需围绕这四个维度设计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逐步形成对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以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确保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高度契合。
1.2 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性” 与 “生活化” 的强调
新课标突出强调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地理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知识;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倡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社会热点中挖掘教学素材。这一要求为情境教学指明了方向,即情境设计需突破课堂局限,融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实际的地理实践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功能转变
在新课标实施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多停留在辅助知识讲解的层面,功能较为单一;而新课标下,情境教学的功能发生显著转变,成为连接知识学习与素养培育的重要桥梁。其不仅要承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更需为学生提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情境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实现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探究” 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素养培育中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原则
2.1 紧扣课标内容,确保情境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情境设计需以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避免脱离课标盲目创设情境。在设计前,教师需深入研读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随后围绕目标设计情境主题与活动环节,确保情境能够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 “气候类型” 教学中,需结合课标对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影响的要求,设计相关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分析掌握对应知识,避免情境与教学目标脱节的情况。
2.2 立足学科特色,突出地理情境的地域性与综合性
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色,情境设计需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地域性要求情境内容需结合特定的地理区域,如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习俗等,让学生在区域对比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则要求情境需整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如在 “城市发展” 教学中,设计包含城市地形、交通、资源等要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3 尊重学生差异,实现情境设计的层次性与适应性
初中生在认知水平、地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情境设计需充分考虑这种差异,体现层次性与适应性。可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情境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任务面向地理基础较弱的学生,以理解简单地理知识为主;提升任务面向中等水平学生,侧重地理知识的运用;拓展任务面向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地理思维的深度发展。同时,情境呈现方式也需灵活多样,如文字、图片、视频等,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习惯。
三、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施路径
3.1 挖掘生活资源,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情境
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教师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周边地理环境、社会热点事件中挖掘素材,构建生活化情境。例如,结合学生日常出行中的交通路线选择、居住地的天气变化、周边河流的生态状况等设计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降低学习难度。同时,生活化情境能够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例如,通过讨论当地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重视和应用能力。
3.2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地理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的优势,能够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地理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 PPT、纪录片、虚拟仿真软件等工具,将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地理景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喷发、板块运动、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通过沉浸式情境,学生能够获得更直观的地理体验,突破时空限制,深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原理,提升学习效果。例如,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观察火山灰的分布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种直观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活动的地理意义。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理数据和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地理现象的解释,增强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3 设计探究任务,打造互动式地理教学情境
互动式情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合作性,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中开展学习。例如,在 “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中,设计 “某地区农业发展方案设计” 的探究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提供该地区的地形、气候、交通等资料,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确定适宜的农业类型,并阐述理由。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提升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实现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农业类型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要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和决策能力。
四、结论
本文围绕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展开探讨,通过分析新课标对情境教学的导向要求、明确情境设计的核心原则、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情境教学设计思路。研究表明,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需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紧扣课标要求、突出学科特色、尊重学生差异,通过生活化、沉浸式、互动式等多种情境类型的构建,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实践[J].华夏教师,2024,(27):102-104.
[2]李敏琦.基于增值评价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4.
[3]黄秋玲.VR技术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4.
(作者: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四中学 侯文静)
来源:魅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