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老板还清百万负债后给全体员工涨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5:02 2

摘要:在武汉岳家嘴一家不起眼的鱼火锅店门口,每日午市尚未正式开始,食客已排起长队。店内热气腾腾,锅底翻滚,而那个穿梭于前厅后厨间的身影,正是41岁的老板邓应泽。他不是在炫耀成功,而是在默默兑现一个承诺:只要我还清了债,就要让跟着我的人,活得更有尊严。

在武汉岳家嘴一家不起眼的鱼火锅店门口,每日午市尚未正式开始,食客已排起长队。店内热气腾腾,锅底翻滚,而那个穿梭于前厅后厨间的身影,正是41岁的老板邓应泽。他不是在炫耀成功,而是在默默兑现一个承诺:只要我还清了债,就要让跟着我的人,活得更有尊严。

2013年,邓应泽从长沙来到武汉创业,满怀激情连开三家鱼火锅店。然而市场激烈、管理压力与疫情冲击接踵而至,最终只剩下一间首店维持运营,背负着超过百万元的债务。那段日子,他曾彻夜难眠,焦虑如影随形。“最怕接到催款电话,一响心就凉。”他说。

但邓应泽没有选择逃避。当传统经营陷入困境时,他转战直播间,在打烊后的深夜打开手机灯光,对着镜头介绍菜品、展示厨房卫生、推销优惠券。没有专业团队,也没有华丽话术,只有真诚和坚持。顾客被他的真实打动,订单逐渐回升,口碑悄然积累。

去年,那笔压得他喘不过气的百万债务终于清零。许多人以为这是终点,邓应泽却视之为起点。今年,他不仅重新装修门店提升体验,更做了一件令外界震惊的事——给全体员工集体涨薪500到1000元不等,并主动承担员工社保中本应由个人缴纳的部分。

这笔支出看似不大,但对于一个中小型餐饮企业而言,意味着每月多出数万元固定成本。而在邓应泽看来,这是一份迟来的回报。“他们在我最难的时候没走,现在我有力量了,不能让他们寒心。”

结果令人动容:店内四位跟随他十年以上的老员工,陆续在家乡购置新房——有的在吉首、有的在公安县、龙山县,面积均超百平,远胜于邓应泽自己仍居住的长沙90平方米老屋。讽刺的是,这些员工口中引以为傲的“新生活”,竟建立在一个至今未在武汉买房的老板之上。

“我们店里是员工买新房,老板守老屋。”一句玩笑话背后,藏着深刻的现实反差。在这个高房价时代,多少人奋斗半生只为一套安居之所,而邓应泽却将本可用于改善自身生活的资金,全部倾斜给了团队。有人不解:“你自己都还没安家,干嘛对别人这么大方?”他的回答朴素却有力:“他们是我在武汉真正的‘家’。”

更值得深思的是他对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重塑。在这里,迟到不扣工资,取而代之的是协商多值一班;服务员有权自主决定退菜换菜,无需请示;每年两万元购买商业保险,确保员工不会因顾客意外纠纷承担损失;宿舍水电结余还能变现补贴……种种细节,折射出一种超越雇佣关系的信任文化。

尤其是那位因睡眠问题需独居的老许,每月获得800元租房补贴,刚好覆盖房租。“这不是福利,是尊重。”他说,“老板知道我不是懒,而是真的需要安静。”

这种管理哲学,本质上是对“人”的重新发现。在多数餐饮业仍停留在“低成本+高强度”运作模式时,邓应泽反其道而行之,用长期主义思维构建了一个情感共同体。他明白:真正的忠诚无法靠制度强制,只能靠共情赢得。

这场逆袭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家小店的兴衰。它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企业的生命力,不在资本多寡,而在人心向背。 当整个社会都在讨论“躺平”与“内卷”时,邓应泽用行动证明,仍有另一种可能——通过共担苦难、共享成果,建立起有温度的劳动关系。

这不是慈善,而是智慧。员工稳定、服务优质、口碑传播,最终转化为持续客流与品牌韧性。数据显示,该店近两年营业额稳步回升,复购率高达65%以上,远超同类门店。

或许,我们不必神化这位老板。他也有局限,仍在老屋栖身,事业规模有限。但他所展现的价值观——责任、信义、利他与长期主义——恰是当下商业生态中最稀缺的元素。

在这个推崇“收割”与“变现”的时代,邓应泽的故事像一锅慢火熬制的汤底:初尝平淡,回味绵长。它提醒我们:所谓成功,未必是财富自由,而是能让他人因你存在而更好一点。

来源:故檐听雨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