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出现在高铁座椅背后小桌板上的广告语引发关注,该广告语内容为:“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耐力持久超长续航,上车开始聊工作,下车还能接着聊,一点都!不!累!”
事件回顾:
近日,一则出现在高铁座椅背后小桌板上的广告语引发关注,该广告语内容为:“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耐力持久超长续航,上车开始聊工作,下车还能接着聊,一点都!不!累!”
9月17日,南孚回应称,经核实,该广告语确系南孚的,目前市场部正在对该广告语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继续用于宣传。
9月18日,据媒体消息,南孚电池称,对于高铁广告由于考虑不周,引发争议而造成的误解深表歉意,并已安排在18日撤除存在争议的内容。
网友热议
这则广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部分网友读出了黑色幽默背后的共情,“感受到南孚小编美妙的精神状态”;有人表示不知所云,难以理解;还有人从中嗅出了擦边意味,觉得有些低俗、哗众取宠。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七项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广告,通常指的是那些内容低俗、庸俗、媚俗,或者传播不良价值观、道德观的广告。这些广告往往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为目的,忽视了广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意义,对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七项规定的广告,相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媒体点评
广告在玩梗的同时,需要把握幽默和冒犯的边界,避免让调侃滑向失当的方向。
细看这则广告言语中不乏谄媚,对工作充满着过度的热情——而这,显然和打工人的真实想法相反。对很多打工人来说,只怕出差的路上也不想这么“超长续航”了。因此,这则广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更有网友直指广告内容“赤裸裸擦边,并不好笑”。
若仅以舆论热度而言,南孚似乎达到了营销的目的,但做好产品要靠实力,赢得口碑要靠市场,擦边广告语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广告营销要想赢得认同,必须导向正面价值,剑走偏锋的“擦边式营销”要不得。这或许也给相关企业提了个醒,广告在玩梗的同时,需要把握幽默和冒犯的边界,避免让调侃滑向失当的方向。
——新京报评论《“好喜欢和领导一起出差”,南孚别太“轻浮”|新京报快评》
在流量经济时代,广告追求创意和热度本无可厚非,但必须守住三条底线:一是法律底线,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或误导性内容;二是道德底线,避免物化特定群体或迎合低俗趣味;三是社会责任底线,广告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当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然而,一些品牌为了“出圈”,刻意使用暧昧语言或“玩梗”吸引眼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次南孚的广告被批“轻浮”“冒犯”,正是因为企业方没有充分考虑职场文化在广告表达中的边界感,作为一种公共表达,应该要有更严谨的把关机制。
广告的本质是沟通,是共情,而非挑逗或嘲讽。成功的广告应当包含对消费者的情感尊重和对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任何“越界”追求短期流量、忽视公序良俗的表达,大多很快会遭遇舆论的反噬,这也是企业必须正视的流量效应。
——解放日报《上观时评|南孚广告翻车警示:广告创意应有尺度》
这则广告,本意要表达的可能是年轻人应该和南孚电池一样拥有无穷活力,以此来凸显产品的特性。但显然,广大网友尤其是打工人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出差应该够劳累的了,为什么还要显示出过度热情?“喜欢和领导一起出差”,既有献媚之嫌,又留下让人遐想的空间,并不符合当代年轻人更为推崇的职场价值观。
客观地说,广告的设计者可能并无“恶意”,只是为了迎合“网感”,希望用比较俏皮、幽默的语调贴近公众情绪。可惜,一旦用力过猛就有可能让广告起反作用,说到底,如果过度追求互联网时代的热度和流量,而忽视广告本身也是公共传播的一部分,那便是不讲社会效益。
——红星新闻《“好喜欢和领导一起出差”,让人想入非非的广告哪来的高明》
本社观点
一则小小的广告,为何会引发全网如此大的争议?究其原因,其实是品牌营销玩梗不小心“砸了”。其核心矛盾是品牌片面追求年轻化的传播方式,而忽视了受众心理诉求,踩中了公众的情绪雷区。广告的强行类比与夸张表述,无一不是对当代打工人精神压力的一次挑动。这种充满割裂与对立感的“创意”,暴露出品牌在受众洞察上的重大偏差,低估了公众对职场PUA现象的敏感度。
南孚广告的翻车并非偶然,而是品牌盲目追求流量时忽视社会情绪变化的典型案例,折射出品牌年轻化营销中价值观共鸣的深层缺失。
此次事件同迪卡侬“处女地”广告案例类似,都在给注重营销的品牌以警示:年轻化不是简单无脑地“玩梗”,品牌营销必须要坚守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企业需要建立起“价值观先行”的创意审核机制,避免出现为追求流量而牺牲合规性,从而遭到反噬的案例。
来源:方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