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遭网暴自杀案二审:被告甩锅养家外祖父母,狡辩现场实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4:11 1

摘要:9月22日上午9点半,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内,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的二审庭审如期开始。这场牵动公众神经的案件,因上诉人“暖心姐姐”的上诉再度聚焦目光——一审中,她因名誉侵权被判公开道歉并赔偿,却始终不愿认责,此番庭审上的种种说辞,更将“狡辩”二字展现得淋漓

9月22日上午9点半,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内,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的二审庭审如期开始。这场牵动公众神经的案件,因上诉人“暖心姐姐”的上诉再度聚焦目光——一审中,她因名誉侵权被判公开道歉并赔偿,却始终不愿认责,此番庭审上的种种说辞,更将“狡辩”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庭审结束后,法庭未当庭宣判,择日给出最终结果,而庭审中暴露的争议细节,早已在舆论场掀起波澜。

时间拉回今年6月,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一审判决曾给这场悲剧带来些许慰藉:涉事网络大V与情感主播“暖心姐姐”,因针对刘学州的言论构成名誉侵权,被判向刘学州养家亲属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暖心姐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这场二审,便成了她试图推翻一审结果的“辩解场”。

庭审现场,“暖心姐姐”的表述充满了对自身行为的开脱与对他人的指责。她先是将自己的言论定义为“正常的舆论监督”,声称只是劝刘学州与父母好好相处,却对自己曾公开评价刘学州“不善良”“就会耍心机”“早晚身败名裂”的事实轻描淡写。紧接着,她将矛头指向刘学州的养家外祖父母,不仅质疑“不是亲生的,没资格告”,还甩锅称养家“没管好刘学州存在失职”,试图将刘学州自杀的责任推给养育他长大的老人。此外,她还声称“一审没调关键证据”,试图混淆案件焦点,暗示自己的行为并非孤例,以此减轻自身责任。

针对这些说辞,原告方当庭提交9组证据逐条反驳,代理律师周兆成后续也在社交平台还原了关键细节:“暖心姐姐”对法律的误解显而易见,《民法典》保护逝者名誉,看的从不是血缘,而是实际的守护——村委会证明、多年转账记录、生活照片早已证明,是养家外祖父母陪刘学州成长、供他读书,这份养育之情与监护责任,让他们完全有资格站出来维护逝者名誉。而所谓的“舆论监督”,更是无稽之谈,刘学州当时还是心理脆弱的未成年人,那些尖锐的评价并非善意劝导,而是往他心上扎刀的网暴言论,从刘学州的遗书里能清晰看出,这类言论正是压垮他的最后稻草。至于“一审未调关键证据”的说法,更是偏离了案件核心,本案争议的是“暖心姐姐”是否存在侵权言论,而非他人是否网暴,就像多人打碎玻璃,不能以“别人也打了”为由逃避自己的责任。

案件细节传开后,网友的评论理性却尖锐,字字直指“暖心姐姐”狡辩中的漏洞。

有网友直言:“把‘你不善良’‘早晚身败名裂’这种恶语说成舆论监督,简直是对‘监督’二字的亵渎。舆论监督是基于事实的理性讨论,不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攻击,这分明是借监督之名行网暴之实。”

还有网友对甩锅养家老人的行为感到愤怒:“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供他读书,孩子遭遇不幸,他们已经够痛苦了,现在还要被指责‘失职’?施暴者不想着认错,反而往受害者家属身上泼脏水,这种狡辩太让人不齿。”也有网友从法律角度分析:“不懂法不是借口,一审已经有充分证据证明侵权,二审又拿不出站得住脚的新理由,无非是想拖延时间、逃避责任。法律保护逝者名誉,更不会纵容这种颠倒黑白的行为。”

另有网友联想到刘学州的遭遇,感慨道:“一个孩子在寻亲路上本就艰难,还要承受网络上的恶意攻击,那些话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心上。现在施暴者还在狡辩,完全不顾及孩子曾经的痛苦,这种冷漠比网暴本身更让人寒心。”

这场二审庭审,与其说是一场法律层面的博弈,不如说是对网暴者责任意识的拷问。“暖心姐姐”的种种狡辩,本质上是试图逃避自己言论造成的后果,却忽略了网暴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可逆伤害,更无视了法律对逝者名誉的明确保护。无论法庭最终判决如何,都希望这场案件能让更多人明白:言论自由从不等于可以肆意伤害他人,尤其是对心理脆弱的未成年人,任何恶意言论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而试图用狡辩掩盖过错的行为,终究难以被法律与公众舆论所认可。

来源:老胡说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