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履耕热土 情暖官楠千万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3:54 2

摘要:平坦宽敞的道路、高低错落的梯田、美丽整洁的房屋……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验船师隆利来到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官楠村,所见都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模样。

转自:中国水运网

平坦宽敞的道路、高低错落的梯田、美丽整洁的房屋……日前,记者跟随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验船师隆利来到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官楠村,所见都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模样。

“回来喽!”车刚停在官楠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村支部书记任位凤的声音先传了过来,见到隆利便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犹如老友相见。2023年5月,隆利积极响应重庆市委办公厅号召,到官楠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7月,他刚刚结束两年的驻村生活。

两年来,隆利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筹措资金发展壮大产业,倾听民声全力纾困解难……在官楠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步步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走村入户 结亲连心

2021年,隆利从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重庆分社成为一名验船师,不到四年的职业生涯里就有两年在官楠村度过。在隆利心里,官楠村就是他第二个家,这里的乡亲们就是他的亲人。

“隆书记,你回来啦!”

“隆书记,来喝茶哟……”

走访过程中,不断有村民热情地和隆利打招呼。驻村两年,隆利早已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但两年前刚驻村时,从船舶检验一线到农村基层一线,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还是让隆利内心有点忐忑,好在村干部的支持与配合给予了他信心和力量。

要了解全村村情村貌,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就必须深入到每一户村民的家中。官楠村1360户人家,村民数量多且居住较为分散。隆利带领驻村工作队2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穿梭于官楠村29.6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官楠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村民的家中,都留下了工作队的足迹。驻村仅一年多,隆利个人车辆累计行驶超过3万公里,经历了10余次的维修。

通过对全村197户脱贫户、26户监测户重点走访以及1360户全体定期走访、信息更新等细致入微的工作,确保已脱贫户的稳定脱贫,监测户的帮扶政策落实,有效防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同时,工作队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脱贫户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深入群众宣传医保、国储林、工会入会等惠民利民政策,鼓励有需求的村民加入工会组织,享受职工互助等一系列政策。

“深入田间地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让我真正读懂了‘群众利益无小事’”。隆利说。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就在官楠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楼,隆利和工作队成员的宿舍也在同一层。从村里回家往返要6个多小时,有时候周末隆利也不回家,村干部和村民们都会邀请他到家里去吃饭。

“他们来了没多久,就没有村民不认识他们了。”任位凤告诉记者。村民们从“冷眼观望”到“主动拉家常”,让隆利和工作队成员内心倍感温暖。

心系村民 纾困解难

“农村工作比较繁杂,可能没有很多出彩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这里有多大力使多大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变化总归是好的。”隆利在驻村工作中始终坚守初心。

站在官楠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眺望,不远处就是村小学,围墙上“大山品格 世界公民”八个大字令人内心澎湃。2024年暑假,隆利协调引进母校大连海事大学“迷彩青春”支教团,到村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军令营+夏令营”暑期培训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培训班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报名的学生共计一百多人。

“我们这边的家长包括政府都非常注重孩子教育,在暑假开设这个免费培训班,一方面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另一方面能给他们的家长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隆利说。为了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每天亲自开车去采购,除了利用帮扶资金,自己也贴了不少钱。

除了教育帮扶,隆利还切实想办法为困难家庭的生活兜底。村里一位退休的老组长80多岁了,儿子因意外成了聋哑人,儿媳妇打零工补贴家用,然而家中还有四个孩子要读书。隆利入户走访了解后,将其纳入监测户,在享受低保的情况下每月能有2000多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家中经济困难的局面。

走访到村民任大姐家中时,水泥路直通到她家门口,门前的梨树上挂满了果子。见到我们前来,任大姐热情地拿出自家种的葡萄。“隆书记跟我们相处得就像是一家人呢!大家都互帮互助,我家的地就在村委会门口,干活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开着车就给村民帮忙去了!”任大姐告诉记者。

这样的帮扶行动,隆利还做了很多。针对村里的留守儿童,他积极联系社会机构开展送关爱活动;在人才培育方面,协助开展烟农人才培训,提高村民技能水平,并持续为村里待业青年和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聚力产业 富民兴村

产业兴,则乡村兴。如今的官楠村,骨干山上的茶叶长势正好,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荡漾,村委会旁的苕粉加工厂不久前完成设备组装……经过村支两委和隆利所在的驻村工作队不断努力,官楠村的产业振兴已取得初步成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后动力”。隆利深知这个道理,入村后他就积极发展乡村产业,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官楠村大面积种植红薯,但红薯加工成苕粉要跑到很远的隔壁县加工厂,耗时耗力。“2024年我们村里有几户人家组团去加工,回来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当时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在我们村上建一个加工厂。”隆利告诉记者。

说干就干,船检人的严谨务实在隆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协调了上海警备区20万元捐赠资金后,他先是开车9小时跑到河南去考察设备,又坐火车28小时往返广东,才购买到了符合村里要求的设备。如今,组装、通电等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村民们终于不用跑一两个小时到隔壁县去加工了。

驻村两年,隆利学会了用土话唠家常,懂得了玉米播种、茶叶修剪的时节,更在与干部群众的共事交流中收获了最珍贵的信任。

“我们村的茶叶质量不错,但加工都是靠我们自己。茶叶加工的过程不分白天晚上,今年采春茶的40多天时间,隆书记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加班,经常在晚上12点以后,甚至凌晨一两点钟才结束。”任位凤告诉记者,两年来,隆利的身影遍布在官楠村的田埂上、茶林里、加工厂房……

驻村工作已经结束,但隆利对官楠村的牵挂始终如一。“我会记住官楠、留恋官楠、关心官楠、支持官楠!愿更多人能听见这里的故事,和我们一起,记着、念着、帮着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式告别官楠村时,隆利在朋友圈写下的离别感言,引来众多点赞。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