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烟花秀,惹怒了作家李娟!停更4个月后,她凌晨突然发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4:02 1

摘要:她在开头就写了这么一句话,“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

9月22日凌晨,作家李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气得编不出标题》的短文。

看得出,她真的很气愤,标题下边还不忘记写上了“气年半夜睡不着的”。

把她气得睡不着觉的就是,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那场被全网吐槽的烟花表演。

她辗转反侧了一夜,终于在凌晨写下了一篇不足1000字的文章。

她在开头就写了这么一句话,“对于所有刻意追求效果,追求规模的艺术创作,我觉得都应该保持警惕。”

这句话是她多年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蔡国强的烟花装置艺术,给出的一句很像李娟的回答。

对于在两种文化领域里深耕的人民艺术家,很显然两人的思想与行为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于艺术的向上、向下追求的理念。

01

成名多年,李娟的个人签名至今还是“阿勒泰的李娟”。

在她心中,这是让她成名的方,也是她目前文学创作的源头,一切根本的东西不能忘。

就算她在北京买了大房子,不会再跟着游牧民族从冬牧场迁徙到夏牧场。

但是,她还会定期在那片广袤的大草原上生活、居住。

她热爱草原上的一切,这种爱是不被打扰、不被破坏的一种守护。

所以,她在自己谴责的文章中特别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往往创作于麦田中和雪地上。”

大自然最纯的,最本质的美就是它们本身,更是一种人类无法复刻和比拟的美。

像是春夏秋冬的变换,“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

大自然的美震颤到每个人的心灵,我们欣赏并想留住,或者竭尽办法想复制这种美,也只能是守护,而不是打扰与破坏。

在文章最后,她写下“,不知再说什么,强烈谴责,不胜痛心。”

距离上一次她发文章,也是四个月前的事了。

那时,她是为了帮助董宇辉澄清自己是“社恐”,而不让网友误解董宇辉情商不高,影响了直播间的气氛。

李娟是一个有一说一,却经常保持旁观者的姿态,即使她看不惯的事,也不会主动站出来说三道四的人。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与创作理念,她能跟随那些哈萨克牧民走遍那片大草原,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把最原始、有生气的游牧文化刻画出来。

她说,我从来不对他们文化知识水平呈现出来的“落后”给予批评,也不会把所谓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加给他们。

在她眼里,一切来自于这片土地的文化、生活,都是最美、最真的。

而她的文字,就是用原汁原味地展现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与文化。

上次是她看不惯网上诸多误解董宇辉的言论,因为同是读书人,他们惺惺相惜,也懂彼此的人生。

这次是她实在无法忍受有人在西藏的保护区放烟花,然后还声称这是艺术的创新,也是将艺术之美还原于这片土地。

02

我们仔细解读李娟的话,也是直指当代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以艺术之名致敬自然,还是在满足人类自我膨胀的表演欲?

此次《升龙》事件引发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公众对艺术家创作伦理的审视。

蔡国强工作室在致歉声明中表示:“我们始终对大自然怀有深深的敬畏”,但这种敬畏在具体创作中却让位于视觉奇观的追求。

他曾希望“在喜马拉雅深处大自然的原初气息之中,展开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

但是,当那七色的烟花在喜马拉雅山深处升起时,一切关于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之美的论调都成了空谈。

他的艺术生涯始终与 “爆炸” 这一充满张力的形式紧密相连,这是一种力量之美,也像是一种束缚。

195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他,1986 年赴日本学习,后移居美国纽约,如今已成为国际艺坛最具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他的履历闪闪发光: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绘画奖……

2008 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其 "大脚印" 烟花表演曾震撼世界。

早期的蔡国强确实展现出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因为他知道烟花最美的故事就在于那片有文化与历史的天空之下。

十年前,他在故乡泉州创作的《天梯》,用火药、导火线和氦气球搭建起一座连接天地的火焰阶梯,作为献给奶奶的百岁贺礼,作品中饱含的乡愁与东方哲学感动了无数人。

但是,火药打造出来的天空之美,始终“同时具有和平与战争的意味”。

那么,他的艺术创作之路就会受限,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观点的革新、人类环保需求等问题受到影响。

蔡国强曾表示:“作为一个艺术家,面对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背景,应保持一种真诚的开放和自由的心态。作品应该与当代的问题有互动性”。

但是,当喜马拉雅山一面山坡被浓烟包裹后,他强调的“真诚的开放和自由的心态”,也就了一个伪命题。

03

在世界艺术史上,不乏以谦卑态度对待自然的创作范例。

美国大地艺术家瓦尔特・德・玛利亚的《闪电原野》,在新墨西哥州荒漠中放置 400 根不锈钢杆,让作品完全融入自然环境,等待闪电的自然降临。

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的《愿望树》,通过收集人们写在纸上的愿望挂在树上,让艺术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而非干扰。

这些作品都证明,艺术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共生。

而艺术生命力在于你要向下去深耕,而不是向上去迎合他人的想法,或是追着时代洪流前进。

记得我国著名漫画大师蔡志忠,4岁就立志成为一名漫画家,要超过日本。

36岁时,他创立的动漫工作室在台湾和香港包揽了几乎所有电影动画的制作。他功成名就的时候,去了日本,想成为日本最有名的动漫大师。

但是,他到了日本后,根本没有办法立足,更别想有作品能出发表。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台湾,开始深耕中华古典文化创作,出了一系列国学经典漫画,像是《庄子》《老子》《论语》等,还有四大名著。

结果,这些漫画成了家长买给小学生最好的古籍绘本。

他说这就是文化的深层次追求,当你觉得自己的绘画无法再上升到一个高度,那就换一个角色去思考画的本身。

向内、向下深耕,中华的文化,地缘文化就是最好的素材。

而他也不用像是在日本那样,去迎合别人的文化与想法去别扭地创作。

中国艺术传统中,“天人合一” 的理念早已深入骨髓。

古代文人寄情山水却从不破坏山水,一切的艺术创作与追求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与蔡国强是同乡,《皮囊》《命运》的作者蔡崇达,曾说过一句话:

“你只有看到过去越远越深,才能看到未来越远越深,你只有往你的来处扎得越深,才能长出更高的枝丫。我们需要安定的力量,我觉得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城市摧毁了乡村的真实潮流中,我们反而更需要找到家乡,那是精神家乡。”

无论世界再怎么变化,我们飞离了家乡,也要记住最根本的精神。

那是我们灵魂的家乡。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