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效。
9月2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王祖勋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能源局局长
毛 毅 市能源局副局长
毛叶湘 市能源局总工程师
张 捷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主持人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市能源局副局长毛毅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能源投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能源新基建、新业态更是为投资增速装上了“新引擎”。重庆抓住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契机,连续三年实施能源领域“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国有、民营等各类市场主体齐上阵,推动能源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概括来说,“十四五”期间,能源投资呈现出“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三个特点。
图为市能源局副局长毛毅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是增速快,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十四五”以来,全市能源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力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30%。年度能源投资额接连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今年将突破600亿元大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累计上升约3个百分点,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结构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作用大。能源投资结构转型加快,以特高压、光伏为代表的新基建和新能源成为电力投资增长的主力军。2024年新基建和新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占电力投资比重超过48%。能源新业态投资持续向好,近三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我市能源投资新的增长点。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加速释放,2024年电源投资增量主要由可再生能源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最后是活力强,对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带动作用大。近年来,重庆通过简化分布式光伏备案程序、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持续降低投资门槛、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能源生产、交易等环节,为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2024年能源重点项目中,民营企业投资增速达36%。目前,市内分布式光伏中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达80%以上,也有民营企业参股了抽水蓄能、水电等更多电源项目。同时,全市售电领域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规模以上的充电运营服务商也主要是民营企业,为能源投资保持高增长注入了强劲活力。
清洁电力装机占比超50%
重庆能源结构“绿意”盎然
市能源局总工程师毛叶湘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坚持市内新能源资源挖潜与市外清洁能源引入并重,追光逐风,让清洁能源成为发展底色,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进入“快车道”。
首先是新能源开发更快。重庆全力实施“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目前,16个区县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全市风光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跃升,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十三五”末增加651万千瓦,年均增速3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全市“十四五”以来新增电力装机的50%。
其次是绿色电力占比更高。“十四五”以来,重庆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完成2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和1820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达到207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全市风光发电量大幅提升,以今年1月至8月为例,风电光伏发电量达64.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7%。同时,重庆依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持续加大市外绿色电力引入,比如,“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到70%以上。市外来电中每5度电就有大约4度电是绿色的,度电含碳量持续下降。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通讯员 林熙熙 摄
最后是能源消费结构更优。积极推动绿色电力同交通、建筑、算力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了一批“零碳园区”试点示范,让全社会各领域更多使用绿色电力。截至8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0万辆,“成渝氢走廊”建设初具规模,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深入人心。“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也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终使用的所有能源,用电的比例比以前更高了。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达到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步,重庆将继续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全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动我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近20家能源央企“加码”重庆
市能源局副局长毛毅介绍,为突破能源自给能力不足困局,近年来,重庆进一步突破区域视角,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与能源大省、能源央企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呈现了“扩面、提质、增效”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方面是“扩面”,央地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强与能源央企战略合作,以开放的态势为能源央企提供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特别是2023年以来,近20家能源央企参加了我市深化与中央企业合作座谈会,11家能源央企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10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管网、南水北调新能源公司在渝成立分公司,合作领域在传统煤电建设、油气开发基础上,拓展到新能源、新型储能,火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先进材料产业等多个领域。
第二个方面是“提质”,省间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重庆与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区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构建多元化跨省跨区合作体系。出台《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川渝电力、天然气等领域合作、互济共保。推动陕煤集团煤炭入渝量8年增长了12倍,其中,电煤入渝总量截至今年7月底已突破1亿吨大关、超过全市电煤供应量一半。
第三个方面是“增效”,能源合作成果更加丰富。
“十四五”期间,重庆坚持多维合作,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基础设施领域,建成投产“疆电入渝”工程、持续打造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技术融合领域,中石化攻克綦江4500米深层页岩气开发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支撑我市页岩气产量持续提升。产业链发展领域,建立国企、央企、民企、外企“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发布超80亿元的合作机会清单,为“成渝氢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
下一步,重庆将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争取藏电入渝、渝陕直流背靠背等重大项目,积极引入更多的能源领域链主企业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推进能源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页岩气年产量迈向120亿立方米
重庆 “十四五” 油气开发成果丰硕
王祖勋介绍,天然气、页岩气资源是重庆市唯一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十四五”以来,重庆聚焦写好国家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重庆这篇文章,出台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改革方案,加速增储上产,在油气领域取得了“三个突破”。
图为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介绍相关情况。
储量突破2万亿方大关。
重庆坚持常规气和页岩气并进,积极向深层、超深层进军,“十四五”以来,新增常规气、页岩气探明储量1000亿立方米、5000亿立方米,市内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万亿立方米。其中,涪陵页岩气田成为全国第二个储量超过万亿的整装页岩气田,累计产量超过70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标煤8700万吨,让长江经济带“含绿量”和“含气量”同步跃升;新增綦江、永川、渝西3个千亿立方米储量的大气田,全市油气资源开发基本形成了“1+3+N”增储上产良好格局。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平台。
产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重庆坚持“老气田挖潜+新气田增产”双轮驱动,产量处于历史最快增长期。“十四五”以来,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超1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7.2%,较全国增速高0.9个百分点。常规天然气年产量站稳50亿立方米关口,正向年产量60亿立方米迈进;页岩气成为核心增长极,年产量迈向120亿立方米,增量占全国页岩气总增量68%。
页岩油勘查取得“零突破”。
复兴区块首期提交页岩油探明储量超过2000万吨,标志着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实现了我国西南地区页岩油“从无到有”的战略性突破,同步带动了万州、綦江、合川等区块的原油资源勘查全面铺开。
下一步,重庆将以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为契机,坚持央地合作、互利共赢,加大涪陵、綦江、永川、渝西等页岩气田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复兴区块页岩油开发利用再上新台阶,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油气动力”。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