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迈开腿。避免在办公室坐等任务,每天抽时间去村里转。无论认识与否,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多问候几次、多聊几句家常,慢慢就从“陌生面孔”变成“眼熟的小同志”。
今年新招募的
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小伙伴们
已经上岗一个多月了
在积极投入服务的过程中
小伙伴们也有一些困惑急需支招
比如
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生活?
工作技能如何快速提升?
压力有些大,该如何调整?
经验分享上新啦
都是咱自己人总结的实用干货
赶紧收藏起来吧~
初来乍到?快速融入的“破冰妙招”
【Tip 1】主动迈出社交第一步
迈开腿。避免在办公室坐等任务,每天抽时间去村里转。无论认识与否,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多问候几次、多聊几句家常,慢慢就从“陌生面孔”变成“眼熟的小同志”。
用心记。交流中留意村民的实际需求 ,把细节记在心里,后续工作推进也会更加顺畅。
抓时机。傍晚村民常聚在一块儿唠嗑,这是最佳 “破冰时机”,主动凑过去搭话,听大家聊收成、说家常,融入速度能大大加快。
📍于俊汝,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
【Tip 2】入户调研“三妙招”
提前“探路”找“引子”。先问村干部或老志愿者,摸清农户情况。比如我之前去王大叔家,知道他家种西瓜,还有一个小孙子,敲门就说:“大叔,我听说您家西瓜快熟了?想讨点经验,顺便给娃带了本童话书。”他立刻笑着开门:“进来坐,西瓜藤刚打了叉!”
带点“小甜口”拉近距离。村里小孩子喜欢糖、老人爱唠嗑,带几颗水果糖就很贴心。我给张奶奶带过一颗糖,她捏着糖说“我家小孙子上周还想吃糖,你倒想着了”,接着翻出藏的核桃塞给我“儿子从城里寄的,你尝尝”。
学会“蹲下来”更显真诚。和老人、小孩说话要主动调整视角,蹲下来平视更亲切。有一次,我蹲在地上和5岁的小宇聊玩具车。他拽着我的衣角说:“我爸爸说,等我长大也去城里读书,像你一样。”他奶奶在旁边擦眼泪:“这娃平时不爱说话,今天倒说了这么多。”
入户调研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走进生活”。你把乡亲们当家人,他们才会把你当自己人。我现在入户,好多农户都会提前把椅子搬出来:“小霍,今天要不要吃碗手擀面?”——这就是最甜的“调研成果”。
📍霍鑫磊,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Tip 3】平等与学生交朋友
面对学生,沟通的第一步或许是放下“必须严肃立威”的执念,坦然接住“大哥哥大姐姐”这份亲近的定位。试着走下讲台,以朋友的姿态耐心倾听,去了解那些叛逆或沉默背后藏着的故事与需求,而非急着去打磨他们的锋芒。更要用平等的陪伴替代评判,回想自己年少时的心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份亲近从不会冲淡教学,反而能让“教书”与“育人”深度融合,既点燃学生的上进心、让教学效果更优,又能跳出成绩的单一标尺,让教育满含温度与力量。
📍苗清扬,中国海洋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服务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第一中学
职场“小白”?高效办公的“进阶妙招”
【Tip 1】高效文件管理“小技巧”
一是重命名与预览的“组合技”。当收到几十份命名杂乱无章的文档材料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重命名,如:部门/姓名_文件主题_日期。重命名时不要按回车键或点击空白处,按Tab键可直接切换至下一个文件,效率翻倍。同时开启Windows“预览窗格”,无需打开文档即可核对内容,避免名实不符。
二是排序比对的“秒查术”。完成重命名后,在文件夹空白处点击右键,“排序方式”选择“名称”和“递增”。同步将收集名单Excel表,按拼音升序排序。
此刻,你的文档列表和Excel名单列表的顺序将完全一致,从上到下逐一比对即可。
📍马鹏程,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
【Tip 2】准备一个工作“日记本”
面对西部基层繁杂的工作,想避免手忙脚乱、高效推进事务,用好工作“日记本”是个简单却有效的办法。
基层工作常常是多线并行,虽说轻重缓急是排序原则,但实际多是穿插处理的状态,这很考验我们梳理工作、记住细节的能力。而日记本就是“事务管家”,每天开工前,花几分钟把当天要做的事全列出来,哪项着急,哪项要尽快完成,写得越具体越好。下班前再回头看,把完成的项目打勾划掉。这样不仅能清楚掌握每项工作的进度,避免漏项错项,看着满满一页的“完成记录”,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工作状态自然也更加积极。
📍康泽政,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
【Tip 3】工作如同爬山
初到拉萨时与朋友游览南山公园,急于前行时的高反,调整节奏后的从容,登顶时的豁然开朗,每一步都藏着些许感悟:
一是控好节奏,稳扎稳打。如同适应高海拔需放缓脚步,面对基层繁杂的工作,切勿急于求成、追求“速成”。要根据自身状态与任务实际找准推进节奏,循序渐进才能避免身心俱疲。
二是接纳“绕路”,积累视野。登山途中或许会走些弯路,但也因此看到更多风景。工作中难免遭遇挫折或反复,这些看似“耽误进度”的过程,实则是熟悉情况、拓宽认知的契机,能为后续工作沉淀经验。
三是重“登”更重“悟”。登顶的意义不在于居高临下,而在于获得回望的新视角。工作也并非以“完成任务”为终点,更要在实践中复盘反思,提炼方法与智慧,以更通透的认知做好服务。
📍刘迅,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emo来袭?一键治愈的“暖心妙招”
【Tip 1】乡愁缓解三件套
备好“家乡味”,暖胃又暖心。收拾行李时,别忘了塞几包家乡特色,比如火锅底料、酱菜,或是一瓶从小吃到大的调味醋。我到服务地后,每顿饭加勺山西老陈醋,熟悉的味道瞬间开胃,乡愁也淡了大半。
记录“小确幸”,攒满正能量。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天写下一件温暖小事:和同事分享的奶茶凉皮、和伙伴分食的甜西瓜、组队玩游戏的欢乐时光……情绪低落时翻一翻,瞬间就能“回血”。
固定“家常话”,忙中寻治愈。和爸妈约定固定通话时间,聊聊心里话,倾诉但不沉迷负面情绪。其余时间要么专注工作,要么学习当地方言,让自己忙起来,烦恼也会悄悄溜走。
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多和小伙伴们聊聊,负面情绪分分钟变成笑料!
📍杨红红,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Tip 2】跑步:与自己对话的解压良方
跑步是我与自己对话、化解压力的最佳方式。初到服务岗位时,面对陌生的环境、繁杂的工作安排,我也曾有过焦虑与迷茫,直到穿上跑鞋踏上牧场的土路。晚风掠过胡杨,脚步踏过戈壁滩的碎石,那些工作中的困惑、独处时的孤独,都随着汗水一同蒸发。
后来我尝试科学训练,从3公里到10公里,再到报名参加喀什的半程马拉松。马拉松教会我的不仅是体能的突破,更是“再坚持一下”的勇气。那些曾以为的巨大困难,在冲过终点的成就感面前,都成了成长路上的勋章。
📍刘润瑜,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
【Tip 3】转移视线,寻找美好
试着沉下心发掘服务地的独特魅力,清晨山间的薄雾、傍晚村口的炊烟,或是当地老手艺里藏着的匠心。当注意力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转移到这些鲜活的风景与细节上,紧绷的心态自然会变得平和舒展。
要明白问题多是暂时的,不必陷入过度焦虑。遇到困难时多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默念一句“没有过不去的坎”。随着时间推移,加上主动应对,那些曾让人头疼的问题,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
📍刘佳,湖南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现服务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草原学校
上面的这些“锦囊妙计”
都收好了吗?
希望这些小经验、小技巧
能够帮助
西部计划、研支团志愿者小伙伴们
更好地适应志愿西部生活
屏幕前的你
还有哪些困惑
也欢迎小伙伴们在留言区
继续互相支招
志小青将持续为大家整理更新
不要走开~
📸📸📸
欢迎打卡今日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