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T041-ST-0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研究,也是全球首个在实体瘤中开展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与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相比,一种自体Claudin-18.2(CLDN18.2)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satricabt
CT041-ST-0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研究,也是全球首个在实体瘤中开展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与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相比,一种自体Claudin-18.2(CLDN18.2)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satricabtagene autoleucel(satri-cel),可显著延长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DN18.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GC/GEJ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改善。据中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博士、沈琳教授及其团队报告,该疗法在疗效获益的同时,安全性可控。研究结果于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2025年5月31日)。2025年8月14日意大利两位肿瘤学家对该项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发布于ESMO肿瘤新闻中,本文特此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对于标准治疗无效且二线或后续治疗出现疾病进展的GC/GEJC患者,有效治疗选择极少,患者生存期极短。CLDN18.2是一种紧密连接分子,在多种胃肠道肿瘤中过表达,尤其在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约40%的患者呈现中至高表达。
首个靶向CLDN18.2的单克隆抗体佐妥昔单抗(zolbetuximab)已获批联合标准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阴性、CLDN18.2阳性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此后,多种其他靶向CLDN18.2的疗法(如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相继出现,并显示出良好前景。然而,由于这些方案多含化疗,患者需长期反复用药,因此面临累积毒性问题。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不仅在血液肿瘤,而且在实体瘤(尤其是CLDN18.2阳性胃肠道肿瘤,如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中也初步展现出治疗潜力。I期研究已证实satri-cel的初步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但需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设计
CT041-ST-01研究在中国开展,旨在评估satri-cel对比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CLDN18.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纳入标准为:CLDN18.2阳性(免疫组化[IHC]表达强度≥2+且阳性肿瘤细胞比例≥40%),经至少两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satri-cel组或医生选择的治疗组。
satri-cel组:患者接受最多三次satri-cel输注,剂量为每次250×108个细胞。医生选择治疗组:根据医生判断,给予标准治疗药物(纳武利尤单抗、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或瑞戈非尼[阿帕替尼])。若医生选择治疗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药物不耐受,符合条件者可后续接受satri-cel治疗。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PFS,关键次要终点为OS。本研究已停止纳入新患者。
研究结果
2022年3月22日~2024年7月29日期间,共筛查266例患者,其中156例随机分配至satri-cel组(104例)或医生选择治疗组(52例)。satri-cel组中88例(85%)患者接受了研究药物治疗,其中28例(27%)患者既往接受过三线及以上治疗,72例(69%)存在腹膜转移。医生选择治疗组中48例(92%)患者接受了研究药物治疗,其中10例(19%)患者既往接受过三线及以上治疗,31例(60%)存在腹膜转移。
无进展生存期(PFS)基于反向Kaplan-Meier法,satri-cel组的中位PFS随访时间为9.07个月(95%CI:6.21~13.01),医生选择治疗组为3.45个月(95%CI:2.89~不可估计)。
在ITT人群中,satri-cel组的中位PFS为3.25个月(95%CI:2.86~4.53),医生选择治疗组为1.77个月(95%CI:1.61~2.04)(HR 0.37,95%CI:0.24~0.56;P
总生存期(OS)医生选择治疗组中38%(20/52)的患者后续接受了satri-cel输注,研究采用反向Kaplan-Meier(RPSFT)模型调整生存时间。
在ITT人群中,RPSFT模型估算的satri-cel组中位OS为7.92个月(95%CI:5.78~10.02),医生选择治疗组为4.37个月(95%CI:3.55~5.58)(HR 0.47,95%CI:0.30~0.72)。医生选择治疗组中后续接受satri-cel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9.20个月(95%CI:5.03~15.05)。所有接受satri-cel治疗的患者(两组共108例)中位OS为9.17个月(95%CI:6.64~12.58)。
安全性在安全性分析人群(所有至少接受一次研究药物治疗的患者)中,satri-cel组99%的患者、医生选择治疗组63%的患者发生≥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satri-cel组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淋巴细胞计数减少(98%)、白细胞计数减少(77%)、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6%)。satri-cel组95%的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专家评论
意大利米兰卡格兰达综合医院肿瘤中心的Michele Ghidini博士和意大利克雷马市ASST Crema的Gianluca Tomasello博士在伴随评论中指出,本研究中CLDN18.2的评估方法与佐妥昔单抗的Ⅲ期研究(GLOW和SPOTLIGHT)不同。具体而言,GLOW和SPOTLIGHT研究采用Ventana CLDN18(43-14A)RxDx检测法,中央免疫组化评估CLDN18.2膜染色,纳入标准为至少75%的肿瘤细胞呈现中至强膜染色,此类患者约占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总人群的40%。而CT041-ST-01研究采用共同开发的体外伴随诊断产品,阳性阈值降低为至少40%的肿瘤细胞呈现2+或3+表达,使符合条件的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比例扩大至近60%。评论者认为,若采用标准的75%阈值,本研究结果可能不同,生存获益或更显著。鉴于佐妥昔单抗已获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本研究提示需就CLDN18.2阳性的定义达成共识。
此外,研究排除了HER2阳性患者,而两组约8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PD-1或抗PD-L1治疗。近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分子亚组数据显示,约13%的CLDN18.2阳性病例为三阳性(即同时表达HER2、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5和CLDN18.2)。进一步分析显示,CLDN18.2阳性患者中,4%为HER2阳性且PD-L1 CPS
本研究阳性结果来自中国患者群体,医生选择治疗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如瑞戈非尼)在东亚国家常用或获批,但在欧美国家并非标准方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普适性。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然而,疗法复杂性及毒性需在专业中心由具备经验的团队管理,并需严格筛选合适患者。评论者认为,未来需开展更多随机Ⅲ期研究(可能在一线治疗中)来进一步验证该研究取得的积极结果。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Qi C, Liu C, Peng Z, Zhang Y, et al. Claudin-18 isoform 2-specific CAR T-cell therapy (satri-cel) versu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for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CT041-ST-01):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 The Lancet 2025;405(10494):P2049-2060.
[2] Qi C, Liu C, Peng Z, et al. Claudin18.2-specific CAR T cells (Satri-cel) versu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TPC) for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GEJC): Primar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 trial (CT041-ST-01) . J Clin Oncol 2025:43:(suppl 16):abstr 4003.
[3] Ghidini M, Tomasello G. CAR T-cell 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o-oesophageal cancer . The Lancet 2025;405(10494):P2024-2025.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