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执意杀死单雄信,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给大唐种下祸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3:14 1

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一边是帝王铁血手腕,一边是老臣暗中仁义。

李世民登基后,为稳固政权,亲自下令斩杀昔日猛将单雄信,毫不留情。

可就在这道圣旨落下的同时,另一位朝中重臣徐茂公却悄悄做了件“犯忌”的事——他暗中照顾了单雄信的妻儿,甚至长期供养,毫无保留。

这一举动看似义气深重,却在无形中为大唐埋下了日后的巨大隐患。

忠义与帝王之术,在这场较量中悄然交锋。

那被遗忘的妻儿,最终又掀起了怎样的风暴?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随着统治阶层的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豪强地主纷纷起兵,割据一方,都想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

就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时,一支由草莽英雄组成的部队异军突起,那就是声势浩大的"瓦岗军"。

瓦岗军由翟让、李密等人在山东瓦岗所组建。

当时隋朝名将单雄信和他的好兄弟徐世勣也慕名加入,为瓦岗军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武力。

单雄信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尤其善于骑马使枪,所向披靡。

徐世勣则足智多谋,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

有了二人的加入,瓦岗军如虎添翼。

他们齐心协力,合力攻下了中原要地荥阳。

荥阳是兵家必争之地,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瓦岗军能够拿下这个据点,等于掌控了中原的咽喉要道,名声大振,成为横行天下的一支劲旅。

然而,天下大势瞬息万变,今日的兄弟可能转眼就成了明日的敌人。

随着瓦岗军的壮大,内部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起初,翟让虽然是瓦岗军的首领,但他识人不明,信任了奸佞小人王儒信。

王儒信挑拨离间,使翟让与李密的矛盾愈发尖锐。

李密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觊觎已久翟让的位置。

他设计用计,将翟让杀死,自立为帅,还自封了个"魏公"的称号。

这一变故,让单雄信和徐世勣十分震惊和愤慨。

他们虽然早就看出了李密的野心,但没想到他会如此决绝狠辣。

然而眼下瓦岗军正值对外用兵的关键时刻,单、徐二人虽心有不满,却也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以大局为重,继续追随李密麾下。

谁知,这一隐忍,竟是导致日后天翻地覆的导火索。

瓦岗军的气数终究有尽。

在与另一方诸侯宇文化及的对峙中,瓦岗军终于败下阵来。

此时的单雄信和徐世勣不得不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单雄信转投了实力强劲的王世充,而徐世勣却投奔了起兵不久的李唐。

昔日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兄弟,就这样分道扬镳,成了站在敌对阵营的宿敌。

造化弄人,世事难料。

不过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没有料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在战场上刀剑相向。

很快,李唐的势力迅速壮大。

李世民这个少年将领,带兵四处征伐,势如破竹。

他率军攻打洛阳,王世充败退,单雄信也在战斗中败给了李世民。

按照常理,败军之将理应伏法认罪。

但是单雄信却拒不投降,寸步不让。

他这一倔强的态度,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个人恩怨。

原来,十几年前,隋文帝杨坚曾命李渊率军攻打东昌。

而守卫东昌的,正是单雄信的父亲单禹。

李渊一时心急,对负隅顽抗的单禹痛下杀手。

随后不久,单雄信的哥哥单道为替父报仇,欲刺杀李渊。

没想到被李渊误伤,抛下一条无辜的性命。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单雄信发誓要与李氏不死不休。

即便败于李世民之手,他也绝不肯屈服。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个真正的男儿汉,岂能委曲求全,向仇人低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单雄信视死如归的决绝,让李世民又惊又怒。

他本以为凭自己的威望,单雄信必然俯首称臣。

可如今看来,李世民也低估了单雄信的刚烈之气。

李世民审时度势,意识到单雄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悍将。

若能招降,必能为己所用。

但刚愎自用的单雄信,显然不会轻易屈服。

李世民在权衡利弊后,终于还是下令处决单雄信,以儆效尤。

消息传来,徐世勣大惊失色。

他此时已追随李唐,贵为帅府中的大将。

虽然和单雄信分处两个阵营,但二人握手言欢的兄弟情谊犹在眼前。

徐世勣不顾一切,冲到李世民面前,苦苦哀求:"我愿以性命担保,单将军忠心耿耿,绝不反复!求主公网开一面,饶他一命!"

但李世民岂是那等优柔寡断之辈。

他铁面无私,手起刀落,置徐世勣的请求于不顾。

眼看兄弟大势已去,徐世勣心如刀绞。

他含泪割下自己的一块肉,让人送到单雄信口中,喂他吞下,以表自己的手足之情。

"雄信兄,对不住!我没能救你...你放心,从今往后,我定会好好照顾你的妻儿,帮你延续香火!你在泉下安息吧!"

单雄信泪流满面,紧紧握住徐世勣的手。

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自己虽死犹荣,但妻儿的命运却令人忧虑。

而如今,有了徐世勣这个生死之交的承诺,他终于可以瞑目了。

单雄信慷慨赴死,以血洒轩辕台。

徐世勣伤心欲绝,却也无力回天。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信守承诺,暗中庇护单雄信的遗孀幼子,维系着单氏一脉的香火不绝...

徐世勣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他暗中资助单雄信的妻儿,让他们远离是非之地,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即便身处高位,他也从未忘记照拂故友的后人。

出乎意料的是,杀了单雄信的李世民,似乎也隐隐意识到自己做得有些过火。

面对徐世勣的恳求,他虽然表面上不为所动,但却默许放过了单雄信的妻儿。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放虎归山的做法实属罕见。

但李世民也没有多想,他相信以大唐如日中天之势,区区单氏遗孤,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善因一念,恶果暂息。

天高皇帝远,谁也没把这点恩怨放在心上...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唐朝末年。

单雄信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凭借徐世勣的提携,在朝中也算是颇有地位。

其中最得势的四兄弟,分别是单兴、单旺、单茂、单盛。

此时的唐朝,已经到了最后的苟延残喘的阶段。

藩镇割据,宦官当道,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就在这时,黄巢起义如同一簇燎原之火,在大地上熊熊燃烧起来。

单氏兄弟见时局动荡,觉得大仇得报的机会来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父亲单雄信当年含恨而终,母亲、自己一家也都饱受屈辱,若能在这天翻地覆之际杀几个唐朝的权贵,也算是为父报仇,为家争光。

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倒戈,弃唐投巢,加入了黄巢的阵营。

此举无疑极大地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势。

有道是天助自助者。

单氏兄弟一旦下定决心,就开始全力以赴,在黄巢军中建功立业。

他们骁勇善战,很快就成为了黄巢军中响当当的主将。

黄巢对这四兄弟赏识有加,常常让他们率兵攻城略地。

单家兄弟也不负所望,屡立战功。

尤其是单兴和单旺,更是具有不凡的谋略。

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下,黄巢军所向披靡,如日中天。

就这样,一支由晋升农民组成的草莽之师,竟然在几个叛将的帮助下,对堂堂大唐朝廷形成了空前的威胁。

唐朝的统治根基,也随着黄巢势力的壮大而日渐松动。

兵谏如山倒,民变似水决。

就在群龙无首,天下震动之际,朝中的权臣们才恍然大悟,当初李世民留下单雄信妻儿性命的决定,竟然为大唐埋下了灭顶之灾。

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就在这微妙的一瞬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个看似仁慈的举动,在时光的累积中,竟酿成了亡国的苦果。

最终,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却给大唐王朝敲响了丧钟。

唐朝那绵延三百年的根基,已被蛀蚀殆尽。

朝堂内外,尽是涣散离心之势。

再加上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朝气数已尽,终于在公元907年,土崩瓦解,为后梁所取代。

结语

纵观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令人百感交集。

身处乱世之中,每个个体都像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叶小舟,随波逐流。

然而,恰恰是这一个个渺小的生命,汇聚在一起,推动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个人恩怨看似家常,却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一念之仁,也可能酿成千古之恨。

细细品味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不禁要问,是非功过,该如何评说?善恶因果,终有报应。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选择,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