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8月,在长沙定居的祝安参加了一次社区免费组织的“两癌筛查”,社区医生的一句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我们怀疑你的乳腺部位有肿瘤,请尽快去上级医院复查确认”。
每年的4月15日~21日
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而最近
“年轻人带癌上班”的话题
频频登上热搜榜
为什么带癌上班?
年轻人答案各不同:
有人不想给家里
增加负担而继续工作,
有人将工作视为
对抗病耻感的盾牌,
也有人从疾病的淬炼中
重新审视人生
……
故事
工作让她从疾病中抽离,重启人生
很少有同事知道,祝安是一名“带癌上班”的70后女销售。
2018年8月,在长沙定居的祝安参加了一次社区免费组织的“两癌筛查”,社区医生的一句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我们怀疑你的乳腺部位有肿瘤,请尽快去上级医院复查确认”。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祝安频繁请假,奔走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反复检查后,她最终确诊乳腺癌Ⅱ期。
这个结果对祝安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从门诊出来后,她在医院门口的长椅上嚎啕大哭,也想了很多:“当时两个孩子一个刚刚进入大学,一个刚刚进入高中,正是人生关键时刻,父母都还健在,需要养老……”更何况,她早已决定向丈夫提出离婚,净身出户。
“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患癌,也不能丢工作!”两个小时后,祝安擦掉了眼泪,决定一边工作一边抗癌。很快,祝安接受了乳腺癌治疗手术,切掉了一侧乳房。此后,她开始了一边化疗一边上班的日子。
祝安告诉记者,手术后要接受化疗治疗,每21天一次,一次需要住院两到三天。每到化疗的时候,她就向领导请假,带着和工作相关的书籍到医院住院,一边治疗,一边看书。化疗并不好受,多次化疗已然让祝安面色苍白,但她只能强忍着痛苦,每天化妆、精心打扮,“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精神一些”。
或是请假过于频繁的缘故,祝安的老板还是跟她约谈了。她将体检报告递交公司,原以为会换来“被劝退”。没想到,老板和同事都宽慰她,在工作上对她给予了一些便利,还常常前往医院照顾她、为她送去热饭菜。
祝安术后7年,回归了正常生活。
身边人的支持,让她安稳地度过了术后5年。而除了一开始现实物质的考量,她也渐渐发现,工作与抗癌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面。相反,工作提供的价值让她得以从疾病中抽离出来,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3年前,祝安离开了原本的销售团队,同事看到了她积极抗癌、努力生活的劲头,为她重新介绍了一份中医产业相关的工作,没有以前那么拼命,但祝安能更坦然地面对疾病带来的影响。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以我为榜样!”向上的祝安还成为了不少病友的“心理导师”。“她们总是担心孩子、工作,觉得患癌就人生无望了,我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病友们积极面对,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不想拖累父母,她尝试各种副业
确诊直肠癌时,赵梦珍正在江西读大四。
“最开始的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没胃口、经常感到乏力。”而这些信号,被当时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实习的赵梦珍给忽视了——她意向的运营岗位竞争激烈,她希望通过倍于他人的努力能够转正。“直到在网上刷到了‘21岁女大学生确诊癌症’的科普视频后,我才发现,科普博主提到的症状竟然和自己身上的一模一样,去了医院检查才确诊。”
赵梦珍在长沙进行治疗。
听到消息,赵梦珍和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还这么年轻,怎么会和癌症扯上关系?”震惊之后,她开始焦虑。一方面,是放疗期间的痛苦,食欲不好、呕吐、没有力气是家常便饭,头发也是一把把地掉,走两步就喘。另一方面,是对前途的迷茫。因为治疗,她放弃了转正机会,也没时间和精力找“下家”。
于是,父母带赵梦珍回了湖南农村老家休养,并定期前往长沙治疗。治病休养对于家境普通的赵梦珍来说不是小数目。“手术和化疗期花了10万出头,因为贫血,还需要做高强度营养治疗,这又是2万多元的费用。”
一次,赵梦珍在饭桌上发现母亲长了很多白发,父亲的背也因为外出打工弯了不少,她偷偷抹起了眼泪。于是,她开始上网寻求帮助。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她刷到了不少和她情况一样的同龄人,一边抗癌一边努力工作、生活,视频和帖子下的评论也大多在告诉她“癌症不是一条绝路”。
“为了给我治病,家里人承受了太多,我决定等身体好了,出去工作存些钱,不说给父母养老,至少不要拖累他们。”一年后,赵梦珍点开了招聘软件,开始投递简历,找了十几家公司,无一例外地碰壁了。她一开始很诚实,说自己是因为生病才会有一年的空窗期,当面试官得知她正在抗癌后,赵梦珍收到的往往是“与岗位不适配”的通知。“他们也许是担心我无法胜任工作,也担心我的病情万一复发后会频繁请假、甚至辞职。”
后来,赵梦珍用“考研”“考公”的理由应对企业对于空窗期的疑问,找到了一个离家较近的食品企业的后勤行政岗位,工作内容清闲简单,不用加班和出差。她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方便上班,父母有时也会过来照顾她。
但赵梦珍会下意识地保留和同事的交往距离。“我的外表差不多恢复了,同事们都看不出来我得过癌症。”她还会把复查时间尽量选定在周末,这样不需要编造借口向领导请假。
这份工作对于赵梦珍来说,没有兴趣支撑,纯粹是为了谋生。她的薪资不算高,刨去房租、水电、物业、日常生活开销,每月省省能存下一千五百元左右。除此以外,赵梦珍还尝试过各种副业:美工、剪辑、线上捣腾二手商品,甚至还想趁节假日去人多处摆摊。“是癌症,就有复发的风险。所以只要体力还跟得上,我就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想办法赚钱。”
现状
越来越多年轻人求诊肿瘤科
早发性癌症在近年来激增。防癌科普中国行发布的《中国中青年防癌科普报告》显示:在15~39岁期间,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高出50%。在年轻患癌群体中,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每10万中国年轻女性中,每年约37人会患上此癌。此外,还有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类癌症。
记者从湖南省肿瘤医院了解到,2024年湖南省癌症发病率为330.05/10万,与上年度发病水平相近。癌症发病率从35岁后快速升高,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每天都会接待不少年轻患者。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主任肖立新告诉记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我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第一次来门诊就诊时才20岁出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高度紧绷、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家族遗传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1年至今,前来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年轻癌症患者有585人。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高娅文认为,癌症年轻化趋势也可能是因为接受检查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检出率增加。
年轻人带癌上班,背后原因不容忽视
在“小红书”平台,许多“带癌上班”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4月14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搜索“带癌上班”等关键词,发现诸多带癌上班的年轻人愿意将患乳腺癌、脑胶质瘤、胃癌等疾病后的经历发布出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在抗癌与工作之间反复跨越,并努力让两者做到无缝衔接的艰辛过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谷玉良分析,年轻人“带癌上班”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重原因:经济压力、职场竞争、寻找社会归属感。
“癌症是难重症疾病,治疗花费大,且多数治疗药物未在医保报销名录,年轻人面临较大治疗经济压力。”此外,癌症治疗需要漫长的周期,脱岗治疗可能给带来职位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不利影响,“选择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也会让他们找到社会归属感和人生价值,对病情有一定好处”。
“目前,癌症患者的保障相对较为完善。”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保障,如医疗报销、医疗救助等,除此之外,一些单位还提供补充性互助医疗保障;社会捐助和慈善基金方面也有相关的救助渠道。
“当然,构建完善的癌症患者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谷玉良分析,可针对特殊困难对象,将一些治疗费用较高的免疫疗法与靶向药尽快纳入医保报销名录,健全重大疾病患者一定时间内带薪治疗机制,保障重大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职业权益,建立健全社会捐助、慈善公益、单位医疗互助、商业性医疗保障等多重医疗保障措施,提高针对重大疾病如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力度。
声音
合法合规处理患癌群体劳动关系
刘静(湖南锐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通常来说,患癌员工与企业产生纠纷的可能情况有多种。例如以出勤率不足等理由拒绝批病假,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在病假中以钉钉、邮箱等方式催促劳动者返岗,不返岗就认定劳动者为旷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以合理的理由请假,公司应当批复准许;若公司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需要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拒绝,公司不能依此辞退劳动者;若公司在病假中要求劳动者返岗,劳动者有权继续休病假不返岗,公司以劳动者未及时返岗构成矿工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涉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向公司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若遇企业违法解雇,劳动者可以到公司注册地(工商登记地址)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向公司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一定的医疗补助费,以及可能还存在未支付的工资、未休年休假的加班工资等其他相关费用。
编后
患癌不是人生绝路
而是一次特殊考验
癌症,曾被视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然而在这些年轻的“带癌上班”群体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别样的坚韧与希望。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治疗日记、职场经验,甚至组建互助社群——这些行动不仅是为了抱团取暖,更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癌症患者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他们在抗癌与生计间力求平衡,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不屈。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癌症并非绝路,而是人生的一次特殊考验,换一种活法。
我们可以让这份坚韧不必总以孤独为代价。于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癌症患者的保障体系;于企业层面,可以给予癌症员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岗位和工作量,让他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为企业贡献力量;于社会层面,相关组织和机构可以拓宽社会捐助渠道,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于我们每一个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每一处包容都将成为托举他们的力量。
编辑 | 依依
二审 | 艾沐
三审|欧阳灵溪
来源:湘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