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香槟 “尿遁” 买单:天价晚餐藏着多少行业乱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23:09 1

摘要:2025年夏天挺有意思的,国内餐饮行业因为“禁酒令”本来生意挺冷清,结果韩国一档叫《黑白大厨》的美食综艺火了,一下子让厨师们忙得脚不沾地。

2025年夏天挺有意思的,国内餐饮行业因为“禁酒令”本来生意挺冷清,结果韩国一档叫《黑白大厨》的美食综艺火了,一下子让厨师们忙得脚不沾地。

腾讯直接搞了《一饭封神》,优酷也跟上做了《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这些节目到底有没有拿到韩国那边的正式版权,谁也说不清楚。

本来韩国原版《黑白大厨》火,是因为它敢拍阶级差异,著名大厨和街边草根师傅比做饭,不光是手艺,三观都在碰撞。

但咱们这边的节目,好像只学了个“对抗”的壳子。

我之前查过奈飞的数据,原版2024年底刚播,全球就有5000多万人看,核心就是“不同阶层怎么打交道”。

可咱们这边呢,光顾着做表面冲突,版权的事儿扔一边,之前2023年就有平台因为抄韩综美食节目赔了200万,咋就不长记性?

而且这流量对厨师来说,真不是啥好东西,有的厨师上了节目,店门口排起长队,有的却被网暴,只能从餐厅离职,更离谱的是,好多粉丝根本没去过人家店里,就跑去给差评。

这让我想起之前《乐队的夏天》,火的时候连能上节目的乐队都不够用了,现在厨师们也面临这问题。

本来想觉得“曝光多了总没错”,但后来发现,有些厨师为了维持热度,连菜都做不好了,光顾着拍视频、立人设,这不是把“厨师”的本职给丢了嘛?

综艺热闹背后,其实餐饮行业一直有个藏得挺深的问题,等级。

你去餐厅后厨看看,传菜员上面是墩子,墩子上面是主厨,主厨上面还有总厨,一步都不能乱。

那些有名的厨师上节目,穿的工衣雪白,有的还绣着名字,甚至有国徽图案。

我第一次见的时候还纳闷,这是做菜呢还是搞仪式呢,后来才明白,这衣服就是在说“我级别高”,让客人觉得“吃他做的菜值这个价”。

不光餐饮,航空公司怕是最有体会,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光安检通道都不一样。

之前有个白金卡客人在飞机上耍横,空乘只能陪着笑,那段视频传得挺广。

“禁酒令”天天说别铺张,可航空公司这“要客服务”,不就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嘛?

那些年消费超50万的客人,能有专属管家,普通乘客只能排队,这差距也太明显了。

有人说“有钱就能打破等级”,但真不是这样,好多餐厅有“隐藏菜单”,就是主厨专门给领导做的菜,你再有钱也点不到。

如此看来,钱能解决的都是表面问题,真正的等级,还得靠权力说话,那些菜单上没有的菜,加的哪是食材啊,明明是权力的附加值。

天价咋来的

最近香港文华东方酒店那事儿,大家都听说了吧?

一对男女去吃饭,点了瓶Krug香槟,菜单上要71800港元,零售才2万多,结果男的借上厕所跑了,留女的对着8万多的账单发呆。

本来想觉得是“五星级酒店场景贵”,但后来发现不对,之前有人说“3.5元的可乐在五星酒店卖50元是场景价”,可这香槟翻了3倍,哪是场景的事儿,分明是酒店觉得“这酒少见,能坑一个是一个”。

而且他们点的菜也有意思,2388元一位的“极品飨宴”,有红烧官燕、黑椒和牛粒,全是重口味。

那官燕用火腿汤炖,吃的全是酱汁味儿,还不如直接喝火腿汤呢,何必非得用官燕?

之前还有更离谱的,2018年上海西郊五号,8个人吃了40万,有1.28万的鲍鱼,2800元一两的螃蟹。

还有前港府高官许仕仁,光喝酒就花了700多万,2008年一顿饭吃了21万。

搞不清这些人是吃饭还是炫富,尤其是现在经济刚有点起色,就又开始搞天价消费,真不是明智之举。

最后那女的报了警,案子算“诈骗”,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个醒,要是有人约你去远超预算的餐厅,别不好意思,赶紧说换地方。

粤语里说“出黎行唔好贪”,真是没说错,一贪心就容易栽跟头。

天价晚餐看着是“有钱任性”,其实藏着行业的乱劲儿,综艺蹭流量不重质量,等级观念到处都是,商家还借着“稀缺”坑钱。

餐饮行业不该靠这个博眼球,厨师好好做菜,客人理性消费,这才是正经事儿,要是总想着搞天价、玩套路,早晚得把自己玩进去。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