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江之畔,振兴春潮激荡。当三湘四水的乡村竞相破题振兴之路时,柏祥镇正用“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共治筑基、产治融合增效”的实践密码,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在柏祥镇伏太村致祥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育秧棚内,一片热闹繁忙景象。该村党总支书记于敖伫立在田间地头,目光中满是欣喜,看着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将营养土铺进秧盘,农妇们手法娴熟,以极快的速度完成稻种点播。这一幅“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春耕画面,生动展现出柏祥镇凭借“和顺致祥”党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2022年,伏太村党总支创新推行“头雁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模式。借助“党员包片联户”机制,短短4个月,就将原本分散的2800亩农田整合为3200亩的集约化基地。村集体统筹200万元资金,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并配备15台大型农机,成功构建起涵盖“育秧—种植—加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据于敖介绍,农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村集体承担技术与销售风险。当年,社员人均分红达3000余元,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党群共富联合体”从设想变为现实。
而在柏祥镇桑园村,60岁的村民杨归良有着特殊身份——“群英断是非”领头人、“和顺群英”。由他带领的6人调解小组,在两年间成功化解大小矛盾120余起。其中,他主导调解的“砖头纠纷”,成为当地基层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
杨归良说:“村里让我负责桑园村的协调工作,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为人公正,办事情才会顺利。其次,处理事情要帮理不帮亲,这样群众才会认可你办事公道,遇到事情自然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柏祥镇党委“人人皆群英”的治理体系下,像杨归良这样的调解能手不断涌现。全镇220余名“群英”来自各个群体,只要在群众中具有影响力,就能入选。他们依托9个示范性“和顺堂”以及60余个片组“和顺堂”调解点,三年累计化解纠纷320余件。
在柏祥镇的“和顺堂”里,干群关系愈发和谐。党员干部用方言解读政策,群众可以当面提出疑问,反映诸如宅基地纠纷、灌溉难题等问题。临港村通过恳谈会收集到的17条建议,短短半个月内就落实了16条。
从矛盾调解到乡村振兴,“和顺基因”已深度融入柏祥镇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60余个议事点相互协作,220名“群英”成为政策传播的关键力量。柏祥镇以“群众管群众”的创新模式,开创了“心通百通、民和事顺”的治理新局面,正如杨归良所言:“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焐不热的心。”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文 | 袁 颖 罗 爽
一审 | 叶 荣
二审 | 陈 丹
三审 | 万青昊
投稿 | yyxnews@163.com
来源:岳阳县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