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战队嫌LRF对华作战不够用,陆军2026菲军演要测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0:42 1

摘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出的“远程火力”(LRF)发射器,海军陆战队说它对华作战不够用,直接在2026财年预算里砍了项目;可陆军却当个宝,还计划2026年在菲律宾的“肩并肩”联合军演上,给这玩意儿搞首次实弹试射。

最近美军内部在一款武器上闹了分歧,挺有意思的。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出的“远程火力”(LRF)发射器,海军陆战队说它对华作战不够用,直接在2026财年预算里砍了项目;可陆军却当个宝,还计划2026年在菲律宾的“肩并肩”联合军演上,给这玩意儿搞首次实弹试射。

老实讲,陆战队一开始对LRF可不是这态度。2023年的时候,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建起了首个“远程火力”连队,还打算买50多台。

另外,陆战队还有个类似的装备叫NMESIS,也是基于ROGUE-Fires无人平台搞的,2025年都部署到日本了,还参加了“坚决之龙”演习。

本来想靠LRF和NMESIS一起,提升在亚太的远程打击能力,可后来发现不对劲,LRF在恶劣环境里挪不动窝。

在我看来,陆战队砍项目的理由其实挺实在。他们现在搞“滨海作战团”改革,就想装备轻点、跑快点,能在岛屿上“打了就跑”。

LRF虽然也是无人平台,但装了个Mark41垂发单元,比NMESIS重不少。要是真跟中国在多域战场对上,这玩意儿机动性不够,很容易被盯上。

更何况,陆战队手里还有海马斯火箭炮,比LRF灵活多了,放弃LRF好像也没那么可惜。

有意思的是,陆战队看不上的东西,陆军却抢着要。陆军之前自己搞了个MRC发射器,就是原来叫“堤丰”的那个,用的是牵引车加拖车的设计,去年第一次部署到菲律宾就掉了链子。

当地道路窄、桥梁承重力不够,MRC从港口运到基地花了24小时还多,想进预设的隐蔽阵地都进不去。

陆军之所以盯上LRF,核心就是看中它的机动性。LRF用的是ROGUE-Fires无人车底盘,全重才12吨,公路上能跑90公里每小时,越野也能跑40公里每小时。展开只要15分钟,撤收10分钟就够了,跟MRC比简直是“飞毛腿”。

MRC整套系统重45吨,展开要45分钟,撤收30分钟,在卫星侦察下,这么慢的速度很容易成为活靶子。

说实话,陆军在亚太的需求跟陆战队不一样。他们想靠远程火力覆盖南海,MRC虽然能发射“战斧”导弹(射程约1600公里)和标准-6反舰导弹(射程约400公里),但机动性太差。

LRF就不一样了,能分散布防,还能靠菲律宾的基地快速转移,正好补上MRC的短板。而且陆军还打算以后把“精确打击导弹”(PrSM)装到LRF上,这导弹射程500公里,到时候LRF就能兼顾近中远三层打击,实用性会更高。

本来陆军也没太在意LRF,可看到MRC在菲律宾的窘境,才转头盯上它。

2024年美国陆军协会会议上,他们就讨论过要找MRC的替代者,当时就提到了“得要更灵活的”。LRF刚好符合这个需求,还能跟陆战队的ROGUE-Fires平台兼容,后续维护也方便,陆军自然愿意接过来。

陆军不光要用上LRF,2026财年还打算给它升级。比如装M-CodeGPS接收器,这玩意儿能抗电子干扰,就算遇到中国的电子战,定位精度也能从10米级降到1米级,打目标会更准。

还有火控软件要改,改成“一对多”的,一个指挥单元能控制3到5台LRF,打击效率能提个两三倍。

另外,现在LRF只能发射“战斧”导弹,但它的垂发系统跟MRC一样大,以后装标准-6导弹应该没问题。洛克希德·马丁去年都做过适配模拟测试了,2027年大概率会搞实弹试射。

要是真装上标准-6,LRF就不光能打地面目标,还能反舰、防空,从“单一打击平台”变成“多面手”,这对南海的局势可不是好事。

很显然,陆军想把LRF配给亚太的“多域特遣部队”。目前陆军在日本、关岛已经有两个这样的部队了,2026年还想在菲律宾加一个。

菲律宾也在改基地,巴拉望岛、苏比克湾这些地方,都在扩建停机坪、弹药库,就是为了放LRF。

这么一来,LRF部署后,“战斧”导弹能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标准-6能威胁中国海军的舰艇,南海的“军事化”可能会更严重。

说到底,美军海陆两军对LRF的态度分歧,其实是因为他们在“对华作战”里的角色不一样。陆战队要守岛链,得灵活;陆军要搞纵深打击,得兼顾射程和机动性。

但不管怎么争,核心都是为了在亚太针对中国。在我看来,这种军备竞赛只会让地区更紧张,对谁都没好处。

而且美军这么折腾,也未必能达到目的。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一直在提升,就算LRF机动性强、能抗干扰,想在南海搞事也没那么容易。

更何况,陆军接了陆战队不要的装备,后续会不会遇到新问题还不好说,毕竟陆战队已经试过LRF的缺点了,陆军就算改进,能不能完全解决还是个未知数。

来源:琴溪之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