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公在《大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6 12:09 1

摘要: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今广汉市三星堆古城(商都殷墟)位置伐纣成功,为了更好地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武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利用他笼络殷遗民。同时又分封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于殷墟附近的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的动向,史

《尚书·大诰》是《周书》其中的一篇,记载了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为平定“三监之乱”而发布的诰辞。

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今广汉市三星堆古城(商都殷墟)位置伐纣成功,为了更好地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武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利用他笼络殷遗民。同时又分封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于殷墟附近的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的动向,史称“三监”。

公元前1044年,武王病逝,成王继位,并由周公旦摄政。这就引起了管叔、蔡叔、霍叔这三监的不满与猜忌,也放松了对武庚的监管。于是,武庚趁机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这才有了周公旦“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其间还有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伯禽于奄这段历史。

为了平叛并再次克殷,周公在宗周作《大诰》这篇平叛檄文,原文如下: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周公以周成王的口吻说道:啊!各位诸侯国君,你们都要管理好你们的封国,不要出什么大事。

“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不幸啊!天降灾祸于我周王室,今武王早逝,祸乱还没停下来。

“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我幼年担此重任,继承了周王朝的大业。

“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未能任用贤明之人使百姓安康,是我的过错难道这都是天命吗?

“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唉!我只能如履薄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了。

“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我们的军队,曾多次受命,都战无不胜,勇立大功。

“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我不敢无视天威,用祖父文王遗留的宝龟占卜,禀承天命。

“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卜辞说:西方有大难,人心不安。这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说的是在宗周(今宝鸡市)的西土(今四川广汉市)殷商遗民武庚开始反叛周天子,西土的百姓也支持他们造反。周公正准备西征(从今宝鸡市向西至今广汉市),亲自挂帅去平武庚造反和三监之乱。

真正的“西土”是今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

“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此时的武庚很愚蠢,实力不行竟还敢妄图复辟。

“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天降惩罚,因我国有内忧“三监之乱”,民众不安,这才让武庚看到了机会。

“曰:予复!反鄙我周邦。”成王说:武庚他们要恢复商朝,反叛我们周朝。

“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现在叛乱已经开始,需要有十位贤臣辅佐我,完成文王、武王的功业。

“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我将西征,占卜的结果都是“吉”。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因此才告知诸侯君主及百官,我得吉卜,将率你们讨伐殷商叛臣。

“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其中少部分的官员还反对说:困难太大,民心不稳。叛乱者出自王族诸侯,不可征伐。我也没违背占卜的结果。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我深思艰难,叹道:唉!叛乱害苦百姓,可悲啊!我接受天命,责任很重啊。

“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我这年轻人,无暇自怜,没有体恤民情。众国君及大臣们必须要明大义、立新功。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唉!我不敢废弃天命。天佑我文王,使周兴起。文王遵占卜术,承受天命。啊!天命可畏,助我光大基业!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公平武庚叛乱、三监之乱,是在周武王刚去世不久,他从宗周(今宝鸡市)西行至今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商都殷墟)一带,平定了武庚还有“三监”。上文中的“西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并不是去了今主流说法的今河南洛阳市。显然,周公东征一说是古人讹传,误导了我们现代人。

来源:时光漫游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