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志愿者”赋能基层治理,文山公安巧用“民力”解民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0:17 1

摘要:今年来,文山州公安机关认真落实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积极开展文山“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委协调、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助推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来,文山州公安机关认真落实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积极开展文山“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委协调、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助推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强化保障,做实基础支撑

立足“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平安志愿者队伍中。

组织保障

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州公安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平安志愿者”组织筹备工作,印发《文山州“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方案》,设立全州“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专班,由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赵卫东担任专班长,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庄宇任常务副专班长,统筹“平安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接受举报、线索核实、表彰奖励等各项工作。

制度保障

通过考察学习、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制发文山州“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积分管理制度(试行),建立人员花名册,推动志愿者队伍精准管理、良性发展。联合商务部门开展专项消费券发放活动,吸纳辖区内涉及餐饮、百货、超市、娱乐等第三产业80余家,通过积分兑换打折等优惠服务,实现志愿者在付出与奉献中收获一定价值的物资奖励。

规范标识

统一设计规范使用“平安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标识(含红袖标、工作牌等视觉元素),标识简洁醒目,体现平安守护、群防群治的核心内涵,志愿骨干上岗执勤佩戴统一标识,增强品牌辨识度和队伍规范性。

强化职能发挥,科学精细管理

指导平安志愿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宣传、防范工作,社会效果明显。

加强培训

通过集中授课、一对一实践带教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传授上门检查、情况发现、异情报告、配合处置等专业知识技能,目前全州13625名志愿者均投入工作中。

固化职责任务

立足治安防控现实需求,明确平安志愿者职责,即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违法犯罪线索收集、法律法规宣传,给派出所印制发放《工作日志》《走访工作台账》《治安纠纷工作台账》《巡逻检查工作台账》等资料,明确职责、细化措施,确保有序推进。

提升参与感

结合不同职业和岗位特色,各地创新开展系列以“志愿者”为主题的巡防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巡防文化,文山市“永通大妈”收集各类矛盾纠纷、情报线索40余条,成功化解各类小纠纷、小矛盾1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西畴县“流动哨兵”反馈道路隐患、治安问题50余条

发挥三大作用,提升治理能力

从发挥作用入手,主动融入基层治理。

发挥治安安全防范作用

依托公安机关划定的“必巡点、线、面”开展常态治安巡逻,在重点任务安保维稳工作期间,由民警带领志愿者开展街面巡逻防控,对辖区行业场所开展治安安全检查,不断提升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

7月启动平安志愿者建设以来,出动志愿者力量2.4万余人次,开展巡逻防控200余次,参与集中清查行动6次,检查行业场所600余家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67人

发挥矛盾风险化解作用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志愿者信息来源广、脸熟好说话等优势,会同民警深入社区、农村、单位和居民家中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800余起,成功调解600余起,特别是安保维稳任务中,与公安机关同向发力,协助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纠纷20余起,确保案事件零发生。

发挥“信息员”作用

组建“平安志愿者”微信群,派出所及时通过微信群通报辖区突出治安情况,使平安志愿者成为掌握社情民意的“观察点”、掌控治安形势的“流动哨”,志愿者们在街面发现突发警情、社会求助甚至违法犯罪线索,可以通过照片、微视频等形式在微信群中反馈给派出所,派出所视情调度警力开展处置。7月份“平安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收集反馈违法犯罪线索173条、非法聚集信息8条、滋事倾向信息27条、公共安全隐患信息79条,有效防止82起案(事)件发生。

来源:文山警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