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战争疲劳:真心和谈还是战略暂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0:11 1

摘要:近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一改往日强硬姿态,突然表示,俄方期待美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提供助力。这场持续多年的冲突,似乎出现了微妙转折。

近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一改往日强硬姿态,突然表示,俄方期待美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提供助力。这场持续多年的冲突,似乎出现了微妙转折。

佩斯科夫9月21日接受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俄方期待美国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够为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提供助力,俄方对此‘拭目以待’。”他还强调,普京和特朗普一样,有意将乌克兰问题“推向和平解决的轨道”。

这一表态,与几个月前克里姆林宫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今年7月,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透露,普京坚信乌克兰防御体系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彻底崩溃”。

俄方姿态放软,期待美国助力

佩斯科夫的最新表态,显示出俄罗斯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问题。他不仅表示俄方期待美国的助力,还指责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以各种方式怂恿乌克兰延续战争”。

这一声明反映了俄罗斯外交策略的调整。普京政府似乎正在向美国而不是欧洲寻求解决方案,试图利用美欧之间的微妙差异。

克里姆林宫试图将特朗普视为潜在谈判伙伴,相信他可能更加务实。佩斯科夫特意提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特朗普一样,有意将乌克兰问题推向和平解决的轨道”。

曾经信心满满,预测乌军崩溃

就在不久前,俄罗斯的态度还截然不同。2025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称,普京深信乌克兰防线即将崩溃。两位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透露,普京认为俄罗斯在战场上的优势日益扩大,乌军防御体系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彻底崩溃”。

普京当时认为,只有当乌克兰作出重大妥协时,才有可能谈及停火。消息人士强调,普京并不会为了改善与特朗普的关系而放弃“征服乌克兰”的既定目标。

俄军的战场进展也增加了普京的信心。在朝鲜援军的协助下,俄军于今年4月成功将乌军赶出库尔斯克地区,随后向苏梅地区发起进攻。

战场现实残酷,双方陷入僵持

尽管普京曾预测乌克兰防线即将崩溃,但战场形势却复杂得多。俄军确实在多个方向取得了进展,在顿涅茨克地区,俄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波克罗夫斯克两座城市。

这些城市是乌军在顿涅茨克的重要补给枢纽,如果沦陷,将使俄军顺势攻占顿涅茨克地区剩余的几座较大城市。

但乌克兰方面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就在前一段时间,乌克兰成功发动了“蛛网行动”,对俄空天军的战略力量造成了沉重打击。西方援助的武器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向乌克兰,尽管到位率仅为57%。

经济压力增大,制裁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可能是俄罗斯态度软化的背后原因之一。2025年7月俄央行数据显示,企业支付规模跌至五年最低,食品价格年涨28%。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特朗普的能源制裁。8月6日美国对印度加征25%关税,威胁切断俄油最大买家。国会两党推动的法案甚至计划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商品征收500%关税。

印度占俄油出口总量的35%,若印方屈服,俄罗斯每日将损失450万桶出口,能源收入或缩水70%。一位俄罗斯学者私下承认:“战场能再打几个月,但国内民生等不起了。”

兵员补充差距,决定战争潜力

人员损失和补充能力也是双方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梅德韦杰夫本月初的表态,自2025年1月起,已有超过21万人以合同兵身份加入俄军,平均每月新增超过3万兵力。

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并不担心合同兵的数量,尽管军人报酬已经几个月没有增长,但士兵人数不仅足够今年使用,明年也绰绰有余。”

相比之下,乌克兰自己也承认严重缺乏兵力。尽管已经实施了动员令,并给予合同兵丰厚的报酬,但兵员补充依然缓慢,难以满足前线需求。

军工生产能力,俄方占据优势

在武器装备方面,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在持续提升。战争初期,俄军无人机产能有限,迫使他们大量进口伊朗制造的“沙赫德”无人机。

如今俄罗斯已经掌握了“沙赫德”的制造技术,并且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报告指出,预计今年俄罗斯无人机月产量可能突破3万架。

此外,朝鲜持续不断的军援也为俄军提供了重要支持。《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报道显示,俄军约60%的炮弹由朝鲜提供,累计数量接近500万枚。

普京战略定力,愿意长期战斗

普京一直以来都表现出打持久战的决心。据德国《焦点》周刊网站3月30日报道,普京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谈到与乌克兰的和平时表示,“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

两位专门报道克里姆林宫消息的记者称,3月18日,普京“与一批有影响力的商界代表”举行了闭门会谈,话题包括乌克兰战争以及俄美关系。

据报道,普京向与会者说明,任何和平进程都是漫长的,他并未保证谈判能取得成果。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说:“但普京也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他等待乌克兰崩溃的想法并不是那么愚蠢。”

特朗普态度多变,影响战局走向

美国因素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朗普上台后对俄罗斯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今年7月3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通话,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通话前夕,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

通话结束后,特朗普罕见地公开批评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胡说八道”,并表示对普京“极度不满”,同时下令美国重新启动对乌克兰的军援。

面对特朗普态度的急转弯,佩斯科夫只是冷静回应:“俄方对此持平静态度,仍将继续努力改善俄美关系。”

俄军总参谋部曾向普京承诺,乌克兰的前线防御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崩溃。

如今期限将至,普京却发出和谈信号。是真的打不动了?还是试图用面子换里子,将战场成果合法化?

战争不只是战壕与火炮的较量,更是信息、能源、金融的全维博弈。普京的“和平意愿”背后,是国内经济压力和战略计算的复杂交织。

来源:张元伟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