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方知世情薄凉,真情难觅。半生辗转,看遍虚情假意,尝透人间冷暖。
《增广贤文》中有言:“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人到中年,方知世情薄凉,真情难觅。半生辗转,看遍虚情假意,尝透人间冷暖。
过了五十岁,该是卸下疲惫、活透人生的年纪,若仍在名利场上厮杀,于人心险恶处纠缠,终会落得满身泥泞。
聪明人早已懂得,与其费力讨好,不如学会“断舍离”——
北宋文豪苏东坡与章惇本是至交。二人同游江湖,吟诗把酒,交情甚笃。
后来章惇身居相位,却因权欲膨胀,竟将苏轼贬至岭南荒僻之地,更恶言相向:“苏子瞻尚快活耶?”昔日知己,一朝翻脸成仇,字字诛心。
人性之恶,常藏于笑脸之下。 曾遇一老友,常将“兄弟情义”挂嘴边,平日嘘寒问暖如春风化雨。
怎知某日家中变故急需用钱,他竟四处散播流言:“他那点家底早就败光了,借钱给他?不如填海!”五十岁后终看透:
嘴甜心苦者,表面殷勤备至,转身笑里藏刀;攀附权势者,遇事趋炎附势,落魄立刻翻脸;搬弄是非者,席间称兄道弟,背后暗箭频发。老祖宗训诫:“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与其被虚情假意的“朋友”捅刀,不如独守一方清净,与真心人细品粗茶淡饭。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人生百年,终归一死,苟活天地之间,若蜉蝣之逆旅。”
可总有人看不穿,为争微利机关算尽。隔壁李叔年过五旬,退休后误入股友圈。某日结识一“投资高人”,宣称能让他本金翻倍。李叔掏空养老钱,甚至抵押房产,最后血本无归。贪念一起,半生积蓄化作泡影,老妻气得一病不起。
贪如深渊,填不满便成劫:
嗜赌如命者,输红眼时必拖人下水;投机取巧者,利字当头毫无底线;借贷成瘾者,今日借你一分,明日催债上门。《菜根谭》有言:“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
过了五十岁,家宅安宁胜过金山银山。
守住养老钱,疏远贪利之辈,方能护住晚晴岁月。
邻居张姐每日晨练,逢人便哀叹:“儿子不孝,女儿远嫁,我这命比黄连苦!”起初众人安慰几句,久而久之,方圆十米内人人绕道而行。
心理学中有个“情绪寄生”现象:与怨气深重者相处,不自觉地会被负面情绪吞噬,最终身心俱疲。
怨天尤人者的三大毒箭:
逢人诉苦型,传播焦虑如病毒,搅得身边人惶惶不安;嫉恨成性型,见人过得好便嘲讽“迟早倒霉”;固执偏激型,凡事非黑即白,稍有不顺便破口大骂。禅语道:“心如牢笼,则处处是牢笼。”
五十岁后,学会屏蔽消耗心神之人。与豁达者为友,听松涛赏明月,一身戾气自会随风消散。
智者择邻而居,慧者择友而交
《淮南子》有言:“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过了五十岁,时间贵如金,精力短似烛。与其在虚伪算计中伤痕累累,不如:
1. 守好家门,少交酒肉朋友,多陪家中老小;
2. 精简圈子,远离是非之地,静赏草木枯荣;
3. 富养精神,半卷诗书一盏茶,自有清风入怀。
所谓灾祸,往往起于识人不明。往后余生,愿你我常怀玲珑心,远离三种人,守得一方岁月静好。
来源:MY麦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