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精准高效的单抗药物在临床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属于蛋白质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强和跨膜受限等特点。精准高效的单抗药物在临床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一下12种常用单抗类靶向药物!
贝伐珠单抗 靶向VEGF
1、四大国内医保适应证:
转移性结直肠癌:联合化疗方案时,5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5 mg/kg/q2w)或7.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7.5mg/kg/q3w);
非小细胞肺癌:推荐剂量为1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15 mg/kg/q3w);
肝细胞癌: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使用1200mg后,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15 mg/kg,q3w;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静脉输注推荐剂量为10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10mg/kg/q2w);
2、其他六大适应症:
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IV期疾病: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一次15 mg/kg,每3周1次(15mg/kg/q3w),与「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合用最多6周期,随后单独使用贝伐珠单抗15mg/kg/q3w;
难治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与「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托泊替康」方案联用,推荐剂量为15 mg/kg,q3w;
转移性肾癌:双周方案:10mg/kg;3周方案:7.5mg/kg;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双周方案:10mg/kg;3周方案:15mg/kg;
放射性脑损伤: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5mg/kg,每2周1次(5mg/kg/q2w),共4个疗程;或贝伐珠单抗7.5mg/kg静脉滴注1次,每3周1次,根据病情使用2~4个疗程;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推荐剂量为300mg固定剂量,每2周1次。
二、尼妥珠单抗 靶向EGFR
三、曲妥珠单抗 靶向HER-2
四、帕妥珠单抗 靶向HER-2
五、西妥昔单抗 靶向EGFR
六、利妥昔单抗 靶向CD20
非霍奇金淋巴瘤:每周375 mg/m2,持续4至8周或更长时间;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第一个周期的第1天静脉输注375 mg /m²(对于第一个周期,在FC化疗前1天给药),然后在后续周期的第1天静脉注射500 mg /m²(与FC化疗同一天给药)重复一个周期28天x 6个周期;
肉芽肿合并多血管炎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每周静脉注射375 mg /m²x 4周;
类风湿关节炎:静脉输注1000 mg,2周后重复(2周间隔2次输注为1个疗程)每24周重复一次疗程或根据临床评估(但不早于16周)。
七、信迪利单抗 靶向PD-1
八、阿替利珠单抗 靶向PD-L1
九、替雷利珠单抗 靶向PD-1
十、度伐利尤单抗 靶向PD-L1
十一、纳武利尤单抗 靶向PD-1
十二、特瑞普利单抗 靶向PD-1
免疫调节辅助支持新选择
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过程中,维持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对治疗响应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天然来源的免疫调节剂受到广泛关注。例如,源自米糠提取物的“大和米蕈LENTIN Plus 1000LY”,其核心成分为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多糖。
临床研究显示,阿拉伯木聚糖能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在一项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连续30天服用45mg/kg/day剂量的大和米蕈LENTIN Plus 1000LY后,其NK细胞与K-562细胞(一种源自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的结合率从基线9.4%跃升至38.5%(p
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这种提升与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NKG2D表达量增加3.2倍密切相关。
此外,多项案例报告也显示,在化疗或免疫治疗期间配合使用阿拉伯木聚糖产品,有助于改善患者疲劳感、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提升治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据文献记载,一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服用大和米蕈LENTIN Plus 1000LY辅助支持,坚持1个月后,收获了可喜的结果——NK细胞活性从普通水平直接飙升到54%,比正常范围高出一大截。另外,肿瘤标志物CEA指数(正常应该低于5)也从危险值降到了6.1。
当然,免疫调节剂仍属于辅助支持范畴,不能替代标准药物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未来,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积累,天然免疫调节剂有望成为肿瘤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