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文明丨建设文明城市 繁荣城市文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0:02 1

摘要:秋日上午,阳光洒进胡同里,温暖惬意。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院内,传出一阵阵欢笑。循声而入,老街坊们正排练戏剧。9年前,这座四合院经过腾退、修缮和改造,成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方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北京东城——

守护老城底蕴 绘就一城新景

秋日上午,阳光洒进胡同里,温暖惬意。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27号院内,传出一阵阵欢笑。循声而入,老街坊们正排练戏剧。9年前,这座四合院经过腾退、修缮和改造,成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方便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文物资源富集,有着12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14片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我们坚持系统性推进文物修缮腾退、城市有机更新、文物活化利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品质提升与公众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智勇说。

晨曦微露,位于中轴线最北端的钟鼓楼片区也热闹起来。家住北京钟鼓楼旁的老人范来友早早起床,来到钟鼓楼下踢毽会友。

自2020年起,东城区对钟鼓楼片区实施保护更新,钟鼓楼建筑本体、室内外空间环境、周边围墙得到保护与修缮,钟鼓楼广场铺装、绿化、照明等设施完成整治与提升,中轴线上再现钟鼓楼崭新风貌。

“我从小生活在这儿,古建腾退修缮、风貌整治不仅保护了老城,也改善了我们钟鼓楼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范来友幸福感满满。

老街、胡同、四合院,是北京老城居民生活的地方,镌刻着历史记忆,升腾着烟火气,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城市肌理。按照“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东城区以“绣花功夫”开展背街小巷、重点院落的有机更新,创新推动文物腾退、保护性修缮和活化利用,让名人故居、会馆等古建院落以新貌开门迎客。

老胡同孕育出“文化新空间”。徜徉于东四的胡同间,但见干净整洁,古朴悠然,“抬眼都是景”。东四胡同博物馆里,胡同展、非遗体验、艺术市集……浓缩着这片胡同700余年的厚重,也向人们展示着老胡同新气象,历史文化与百姓生活在此相融相生。越来越多的四合院变身成为博物馆、阅读空间、小剧场等,让人们有更多的文化生活选择。

“文物活化赋能街区更新‘鲜活力’,也让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开放式保护融入现代生活。”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铁峰说。

围绕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东城区推出“微风露台计划”漫享中轴线露台图鉴等项目,促进该区域内老字号餐饮、文创、酒店等多种消费;举办“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以古建筑为核心载体,融合音乐、舞蹈、曲艺、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在王府井、隆福寺、前门、崇文门等核心商圈,常态化举办前门国潮文化节、崇文喜市等系列主题活动,多样化呈现中轴线文化魅力,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脉传承既有历史厚度,更见生活温度。

守护老城底蕴,绘就一城新景。如今,漫步在东城,“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愈加彰显,一幅以文化浸润城市的多彩画卷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区铺展开来。

福建福州——

延续历史文脉 引导文明风尚

9月,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刚刚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白墙黛瓦,木窗飞檐,展板上,林则徐的光辉事迹陈列其上,厅堂里,从新疆前来福州参访的旅行团朗读名言名句。

在严复故居里品味《天演论》原著的沧桑,在三坊七巷中体验“三条簪”的英姿,在梁厝街区里品一杯茉莉花茶的清香……在福州,文旅有着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漫步于全长约6.5公里的福州中轴线,从北端的屏山一路向南至解放大桥,仿佛穿越了千年闽都的文脉精华。这条路上,三坊七巷、上下杭、朱紫坊、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如珍珠般串联其间。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经过保护修复、活化利用,如今已成为福州的文化地标和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福州始终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重要任务,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昱说。

数据显示,福州近年来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用于古厝保护修复,完成重点文物、历史建筑登记逾1000处,古厝保护“福州模式”更获评全国示范案例。“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还原古建筑历史风貌,并引入文创、民宿、展览等业态,让古厝真正‘活’在当下。”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华辉介绍。

在福州森林公园,一棵千年古榕亭亭如盖,树荫下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今年以来,这棵古榕树在网络上走红,成为新晋“打卡地”。而在不远处,工作人员正细心检查着树上悬挂的“电子身份证”——通过《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全市已有众多古树拥有了这样的数字档案,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保护。

“福州又称‘榕城’,现有登记在册的古榕树1327株,全市榕树总量超过16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4%。”福州市园林中心主任谢志成说。从森林公园古榕树到三坊七巷“爱心树”,从鼓岭千年“柳杉王”,再到闽侯超1500年树龄“榕树王”,福州深入挖掘特色古树文化内涵,将古树名木资源作为宣传重点,多维度展示有福之州的山水画卷,让“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大美榕城更好造福于民。

城市建设“显山露水”,精神文明建设“温暖榕城”。在盛夏福州,行走于街头,不多远便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茶摊,成为不少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地。2025年,福州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创新模式,共新设和提升1312个爱心茶摊点位,并上线“爱心茶摊数字地图”,实现所有茶摊点位就近推荐、一键导航与线上反馈功能。

福州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让千年文教传统焕发新生。“我们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曾玉说。

湖南长沙——

留得住乡愁 留得住人气

湖南长沙,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人流如织。与之相毗邻的芙蓉区定王台街道白果园历史文化街区,就隐藏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

白果园巷20号院,76岁的周罗生出门遛弯。他抬眼望去,巷子两厢是四川老匠人修复的明清木雕、壁挂;大院小户的门楼、檐角,也都是历史岁月的痕迹。

早几年,老街区可不是这样。“电线和网线像蜘蛛网一样缠在一起,下大雨经常停电,巷子里积水严重,没处落脚。”周罗生说,他住的小院,一共有7户人家,几乎都在院内搭建雨棚当厨房,让本不宽敞的公共空间更加紧张。

2018年,芙蓉区启动城市有机更新,白果园成了首选地。面对这一承载了丰富历史古迹和居民共同生活记忆的老街区,项目一开始就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居民市井生活的维系,作为优先考虑事项。

“花了大量时间,先地毯式排查历史文物古迹,再挨家挨户调查走访,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三留’原则。”负责项目改造的长沙芙蓉项目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马治国说。

哪“三留”?留住古城长沙的历史记忆,留住湖湘文化的文脉精髓,留住城市发展的风格脉络。

当时,为了更换白果园巷已经严重老化的下水管道,施工时不得不把地面的麻石挖开。“我们就把麻石一一编号,确保重新铺回来时,还能按顺序复原。”马治国说,这样的细节,体现在施工的方方面面。比如,为了保护老巷子的年代感,放弃使用新制砖头,而是去建筑市场搜集别的地方老旧建筑“危改”过程中,清理出来的旧青砖。

“我们看中了这里的交通位置,更看重这里的历史文化。”在这街区,年轻人龙胜通过中式烘焙、国风蛋糕、中餐、中式咖啡、文创等新消费业态,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式美学。

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人气。老街区里,因北宋文学家苏洵寓居得名的苏家巷,引入了新的文化业态;登隆街上,曾唱红了几代花鼓戏艺人的长沙剧院加速翻新;东茅街上,一家长沙老茶馆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工厂礼堂……一个个不同年代的文化符号让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在此交融。

目前,长沙市有关规划提出31条“重要历史街巷”名录,并将6个历史文化街区、18个历史地段等纳入保护范围。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市域—都市区—历史城区”三个层次,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

四川成都——

立足资源优势 优化文创供给

走进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一幢幢低密度独栋小楼掩映在绿树花丛里。园区内有6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聚焦动漫影视、游戏电竞、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赛道,其中,就包括动画《遮天》的出品公司——星阅辰石。

截至目前,该动画在主流视频平台关联播放总量超140亿次,游戏、手办、文创等各类产品为企业带来了年均近亿元的盈利。

“《遮天》不仅打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更以其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了观众。”星阅辰石创始人、董事长王磊说,制作团队依托虚拟拍摄舞台,深度融合3D扫描、动作捕捉及面部微表情技术,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东方美学的视觉盛宴。

文化赋予动画更强的生命力,动画也给文化带来了传承和焕新。作为当下重要的数字技术以及传播的实践形式,动画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文化的载体与传媒媒介,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体验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动漫影视、游戏电竞、创意设计、数字音乐(演艺)、网络文学、数字文化装备等数字文创六大核心赛道,发展“人工智能+文创”“沉浸式体验+文创”“科幻+文创”等新业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新视角与新路径。

目前,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影视城等园区建设成势见效,聚集链主企业11家、上市企业7家,获批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18—2024年,成都规上文创企业从1552家增至逾3000家,形成良好产业发展生态。一季度,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948亿元,同比增长10.3%,展现出蓬勃的产业活力。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