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驾马车”齐出海,天猫一键通 Lazada,200品牌试水东南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09:54 1

摘要:阿里的天猫出海与Lazada实现系统级打通,超过200个中国品牌通过“一键出海”功能进入Lazada平台,覆盖印尼、越南、泰国等主流站点。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传来一则重要消息:阿里的天猫出海与Lazada实现系统级打通,超过200个中国品牌通过“一键出海”功能进入Lazada平台,覆盖印尼、越南、泰国等主流站点。

从阿里近十年的出海布局来看,这一次的“天猫+Lazada”联动,是其在全球电商矩阵战略中的关键节点。但这一步到底是降本增效的“高招”,还是Lazada失速后的“补位战术”?

品牌方后台截图

天猫与Lazada的打通,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操作流程上的简化。过去,商家需要在两个平台分别注册、上架、对接本地支付和物流系统。

现在,只需在天猫商家后台勾选“一键出海”,商品的主图、标题、价格、SKU信息就能直接同步到Lazada多个站点。

不过,天猫出海本身并非“铺货式”的跨境平台,它的定位是“国货品牌放大器”,更强调品牌建设和官方旗舰形象的输出。

也就是说,它更适合中高端品牌做长期的布局。

而Lazada过去几年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根据Momentum Works发布的2024年市场报告,Shopee以约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TikTok Shop则迅速崛起至25%以上,Lazada则长期徘徊在20%左右。

尽管Lazada在东南亚六国已自建15个海外仓,覆盖了95%以上的核心城市,但在印尼等大市场的末端配送时效,仍晚于Shopee的3–5天送达标准。

这就使得天猫的加入显得格外关键,天猫能提供优质品牌供给,补齐Lazada在中高端品类上的空白,提升客单价和平台整体调性。

当前试点的200多个品牌中,包括安踏、蕉下、乐扣乐扣、飞利浦等多个具备国际化潜力的中国品牌。

阿里目前在跨境业务上也已经形成了“三驾马车”:

天猫出海:品牌型卖家走高端路线Lazada:本地仓配+本地支付体系淘宝海外:针对华人市场,主打性价比

从平台定位来看,这三者形成的是错位协同,天猫主打高端品牌出海,Lazada提供本地触点和仓配支持,淘宝海外则通过“集运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服务于中小卖家和价格敏感型用户。

这种矩阵式布局,本质上是将不同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协同,阿里希望构建出一个“全球电商矩阵”,用不同的平台对应不同市场和卖家类型,最终形成闭环。

阿里并非个例,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已演变为“四强混战”:阿里、拼多多(Temu)、京东、TikTok Shop,各自打法差异明显。

Temu走的是“极致低价+跨境直发”路线,适合没有品牌压力的工厂型卖家;TikTok Shop则依托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强化“内容种草+交易闭环”,在年轻用户中渗透迅速。

相比之下,阿里不靠补贴拉动,也不追求极致低价,它所构建的是“品牌+本地化+供应链”协同架构,在不同市场分层覆盖,形成中长期的稳定增长。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品牌产品通过天猫出海和Lazada打造形象,性价比产品则在Temu上清库存、走销量。

一位深圳3C配件卖家坦言:“Lazada目前流量不算顶,但它能放品牌;Temu虽然利润薄,但走量快。我们两个都做,主打的是组合打法。”

在全球市场的分层竞争中,阿里选择的是构建结构优势,通过品牌供给、物流支持、本地化运营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实现“1+1+1>3”的整合效应。

而卖家在出海的过程中,面临的也从来不是“选哪个平台”,是要学会“怎么组合平台”。谁能在试错中迅速调整打法,谁就能在下一轮跨境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晓婷医生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