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QIU FEN
传统二十四节气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秋分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八月中,解见春分”
“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分”即为
“平分”、“半”的意思
除了指昼夜平分外
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后
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风清露冷秋期半
人间处处丰收忙
“相约158 点亮你我他”
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夜课”
让我们一起领略节气的魅力
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廿四节气项目研发主理人周菲老师做客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漕溪北路158号三楼),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详细为大家介绍秋分节气的由来、历史渊源和气候特点,同时还将开展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体验活动。活动由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
互动体验内容包括:做一盏传统提梁竹制灯笼
图片仅作参考
①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徐汇文明”小程序
② 点击首页报名链接-点击“我要报名”
注意:报名后可在“我的消息”页面查看审核通过的消息,课程开始前一天还将通过微信发送提示信息。
招募人数:40人
温馨提醒:课程有手工环节,材料有限,分发材料将根据后台报名名单,也请报名成功但不能来的伙伴及时取消报名,谢谢~
周菲,中国廿四节气项目研发主理人,侧重于节气文化对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实践。自2019年开始成为一名节气课讲师,以直面当下的生动方式传播节气文化,课程风格务实而活泼。
雷,二月阳中发声。在古人的眼中,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而秋分之后的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仅是暑气的终结,也是寒秋的开始。
“坯”是培,“户”是穴。当天气越来越冷时,一些小虫开始活动减少,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抵御寒潮入侵,准备冬眠。
“涸”是干竭,春夏水长,秋冬干涸。秋分之后雨水量减少,加上天气干燥,水气还蒸发快,此时江海、湖泊的水量会明显变少,有的沼泽及水洼处甚至处于干涸的状态。
竖鸡蛋
民谚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说的是秋分这一天,谁能将新鲜的鸡蛋竖起来,这一年都会有好运。这一传统习俗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后来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流传下来。
吃秋菜
岭南地区流行“吃秋菜”习俗。秋分当天,村民会采摘野苋菜(又称“秋碧蒿”),与鱼片同煮成“秋汤”。野苋菜富含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秋汤寓意“洗涤肝肠”,寄托家宅安宁、身壮力健的愿望。这一习俗既符合秋季养生需求,又体现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恩。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
民间有“送秋牛”的独特习俗。送图者多为能说会道的“秋官”,他们手持印有全年节气、农夫耕田图样的红黄纸“秋牛图”,走村串户说吉祥话,即兴编唱秋耕农谚,如“秋耕及时,五谷丰登”。主人常以赏钱相赠,既添节日喜庆,也传递对农时的重视与丰收的期盼。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元·薛昂夫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
天然妆点秋屏列
断霞遮,夕阳斜
山腰闪出闲亭榭
分付画船且慢者
歌,休唱彻
诗,乘兴写
编辑:师好好
来源:文明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