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三“妈祖诞”,一起共赏中国最大筵桌,妈祖贡品美食大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1:21 1

摘要:"八百里闽台,千年妈祖情;三月廿三日,万众祭海神。“农历三月廿三,是千百年来闽台沿海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妈祖诞辰,而作为祭祀核心的妈祖筵桌,更是民间艺术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华一大绝活”。

"八百里闽台,千年妈祖情;三月廿三日,万众祭海神。“农历三月廿三,是千百年来闽台沿海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妈祖诞辰,而作为祭祀核心的妈祖筵桌,更是民间艺术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华一大绝活”。

妈祖筵桌,又称"妈祖链桌"或"妈祖供品",是源自宋代的民间传统敬神献礼食品装饰艺术,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不同于一般的节庆供品,而是按照严格礼制规范制作的立体食品艺术品,其严谨的排序和繁复的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海神的崇敬和对艺术的匠心追求。在福建莆田文峰天后宫,每逢妈祖诞辰,摆出的筵桌规模之大、品类之丰、工艺之精,堪称全国之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筵桌的制作遵循清朝乾隆年间确立的配置和摆序规范,主要分为"文筵"和"武筵"两大类。文筵又称斋筵,以素食为主,代表文人雅士;武筵又称荤筵,以肉食为主,象征武将。筵桌上必备十件:香、花、果盒、馔盒、寿桃、面饭、五果、六斋、茶、酒。其中,茶必须是三杯,象征"福禄寿";酒也是三杯,寓意"天地人"和谐。而在这些基本供品之外,还有各种富有创意的造型艺术品,如妈祖故事人物、水族朝圣、海鲜景等,它们不仅是食品,更是承载历史文化的艺术精品。

妈祖筵桌的文化意义远超其表面形式,它是妈祖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完美融合,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深厚渊源。每一件供品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每一个摆放位置都有其文化内涵。例如,五果代表"五谷丰登",十二大碗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丰收,而水族朝圣中的36种水中生物,则表达了万物朝拜海神的虔诚之情。通过这些精美的食品艺术品,人们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妈祖筵桌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妈祖筵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白湖顺济庙(即文峰天后宫前身)肇建之初,就开始了祭祀妈祖的活动,其中供品摆设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妈祖信仰的广泛传播,这种祭祀形式也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妈祖崇奉地位的提升,供品的种类和制作工艺日益丰富和精细。清朝乾隆年间,朝廷对妈祖祭祀礼仪进行了规范,确立了筵桌的基本格式和摆放规则,这些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妈祖筵桌制作的基本准则。

文峰天后宫的妈祖供品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每一件供品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现着中国传统食品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以下是几种最具代表性的供品工艺:

十斋制作:十斋是妈祖筵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香菇、金针(必备)及其他素食干品。民间艺人将这些素食材料精制拼合成各种不同花边、图案,或用地瓜、芋头(切丝油炸)、面粉、豆皮等制作成各种盆景造型,竖放于十个碗之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水族朝圣:这是筵桌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之一,由36种水中生物组成。艺人使用糯米粉或面粉,捏制成鱼、虾、蟹、贝等各种形象奇特、造型逼真的水中生物,象征着万物朝拜海神妈祖。每一个造型都栩栩如生,细节精致,如鳞片、须尾都一丝不苟,体现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人物造型:筵桌上的人物造型多以妈祖故事、二十四孝、历史传说等为题材。艺人使用面粉、豆皮、紫菜、黄花菜、香菇等为材料,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一般用豆皮制作衣裳,头发用紫菜为原料,面部表情则用天然色素点染而成,形成生动立体的艺术形象。

妈祖筵桌的特色与分类

妈祖筵桌按照传统规范,主要分为中案、龙案、供案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供品和摆放方式。

中案是整个筵桌的核心,上面摆放着最重要的供品,如五谷、香花、果盒、馔盒等。五谷包括早谷、晚谷、大麦、小麦、黄豆等五种粮食,盛于青铜制作的祭器内,象征"五谷丰登"。果盒中摆放着桔子(象征吉祥如意)、苹果(象征平安)等时令水果,而馔盒中则放置着桂元干(龙眼干)、红枣、花生等,寓意"龙生贵子"、“财丁骏发”。

龙案位于中案前方,主要摆放文筵和武筵。文筵又称斋筵,由素食制成,代表文人雅士,排列整齐,富有书卷气;武筵又称荤筵,由肉食制成,象征武将,气势恢宏,英武有力。文武筵各有十二件作品,俗称"十二平",分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摆放,形成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

供案则位于最前方,主要摆放饼筵和一担盘。饼筵是用面粉、白糖等做成的10种以上不同形状、造型各异的饼食类,分别叠放在古色古香的彩盘中。一担盘则指大、中、小10个盘,上面分别盛有香菇、金针、寿桃、寿面、红团及其他面食类,象征着丰盛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妈祖筵桌作为一种独特的食品艺术,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精神的弘扬。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看待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其传统工艺和形式,更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保存、虚拟展示等,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此外,妈祖筵桌也可以与现代餐饮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出更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新形态,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毕竟,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来源:富贵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