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小孩,人手一个手机,不是在刷视频,就是在打游戏。你说完全不让他玩吧,好像也不现实,但真要放开玩,那问题可就大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电子游戏到底是怎么“坑”害未成年人的。
咱们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小孩,人手一个手机,不是在刷视频,就是在打游戏。你说完全不让他玩吧,好像也不现实,但真要放开玩,那问题可就大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电子游戏到底是怎么“坑”害未成年人的。
你以为游戏让人上瘾是意外吗?不是!那是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心理专家,花了无数心思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你欲罢不能。
“再玩一局就睡”: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没有明确的终点。一局结束,马上给你奖励,又马上开启新一局,让你根本停不下来。“不充钱你怎么变强?”:游戏里到处是充值入口。好看的皮肤、厉害的道具,都在诱惑孩子花钱。孩子哪有自制力?他们以为点一下只是数字,不知道那都是爸妈辛辛苦苦挣的真金白银。“大家都买了,你不能没有”:游戏里也有攀比,皮肤、排名、战绩……都是孩子们炫耀的资本。没有?那你就会被小团体排斥。这种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大人都很难顶住,何况孩子?国家出台了防沉迷规定,要求只能周末玩一小时。这有用吗?有点用,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孩子会偷用家长身份证注册账号,轻松绕过监管。网上租号生意火爆,几块钱就能租一个成人号玩一整天。单机游戏根本不受限制。所以,光靠国家管,根本管不住。关键还得看家长。
总结一下:
游戏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它确实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在和家长争夺孩子的时间和注意力。它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沉迷,而未成年人的大脑还没发育好,自制力差,根本抵挡不住这种精心设计的诱惑。
所以,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更不能全靠国家。**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家长,得多上点心,多陪陪孩子,用真实的陪伴和更有趣的生活,把孩子从虚拟世界里“抢”回来。
来源:蓬蓬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