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是怎么“套”住孩子的?咱们来聊聊大实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9:15 1

摘要:咱们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小孩,人手一个手机,不是在刷视频,就是在打游戏。你说完全不让他玩吧,好像也不现实,但真要放开玩,那问题可就大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电子游戏到底是怎么“坑”害未成年人的。

咱们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小孩,人手一个手机,不是在刷视频,就是在打游戏。你说完全不让他玩吧,好像也不现实,但真要放开玩,那问题可就大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电子游戏到底是怎么“坑”害未成年人的。

眼睛最先受不了。现在小学生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为啥?天天盯着那巴掌大的屏幕,眼睛肌肉一直紧绷着,能不近视吗?很多孩子才十来岁,眼镜片就跟啤酒瓶底一样厚了。睡眠稀碎。孩子白天上学累一天,晚上本该怎么着?好好睡觉长身体啊!但游戏太刺激了,打完一局还想下一局,脑子根本静不下来。结果就是躺床上翻来覆睡不着,或者偷偷摸摸躲被窝里玩到后半夜。第二天上课哈欠连天,老师讲啥根本听不进去,恶性循环。脊椎都弯了。你去看看那些打游戏的孩子,啥姿势?歪七扭八,窝在沙发里,脖子往前伸得老长。时间一长,驼背、颈椎病这些老年病,全找上小孩子了。脾气变爆了。游戏里一切都是快节奏的,打打杀杀,赢了爽上天,输了砸手机。这种极端的情绪刺激多了,回到现实生活里,孩子会觉得写作业、听课这些事太枯燥,根本没耐心。遇到一点不顺心,就容易发脾气,一点就着。“输不起”也“赢不起”。游戏里的成功太简单了,充点钱、氪个金,或者随便玩几天就能升级拿奖励。但现实世界呢?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有一点点进步。习惯了游戏的即时满足,孩子就很难在学习和运动上坚持下去了,因为“太慢了,没意思”。不会跟人打交道了。游戏里也能交朋友,但那是隔着屏幕的。很多孩子在网上夸夸其谈,回到现实世界里,却不知道怎么跟同学面对面聊天,怎么处理矛盾。社交能力退化了,变得孤僻,只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你以为游戏让人上瘾是意外吗?不是!那是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心理专家,花了无数心思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你欲罢不能。

“再玩一局就睡”: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没有明确的终点。一局结束,马上给你奖励,又马上开启新一局,让你根本停不下来。“不充钱你怎么变强?”:游戏里到处是充值入口。好看的皮肤、厉害的道具,都在诱惑孩子花钱。孩子哪有自制力?他们以为点一下只是数字,不知道那都是爸妈辛辛苦苦挣的真金白银。“大家都买了,你不能没有”:游戏里也有攀比,皮肤、排名、战绩……都是孩子们炫耀的资本。没有?那你就会被小团体排斥。这种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大人都很难顶住,何况孩子?

国家出台了防沉迷规定,要求只能周末玩一小时。这有用吗?有点用,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孩子会偷用家长身份证注册账号,轻松绕过监管。网上租号生意火爆,几块钱就能租一个成人号玩一整天。单机游戏根本不受限制。

所以,光靠国家管,根本管不住。关键还得看家长。

总结一下:

游戏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它确实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在和家长争夺孩子的时间和注意力。它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沉迷,而未成年人的大脑还没发育好,自制力差,根本抵挡不住这种精心设计的诱惑。

所以,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更不能全靠国家。**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家长,得多上点心,多陪陪孩子,用真实的陪伴和更有趣的生活,把孩子从虚拟世界里“抢”回来。

来源:蓬蓬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