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资本巨头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这场商业博弈的终点会是劳动者的尊严吗?2025年春季,京东与美团在外卖市场的厮杀,撕开了互联网行业最隐秘的真相——这不仅是一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社会价值与资本效率的终极博弈。
2025年3月1日,京东宣布为20万全职骑手缴纳全额五险一金,兼职人员享受商业保险覆盖。美团在4小时内紧急跟进,承诺二季度实施同类政策。这场突如其来的"福利军备竞赛"令两家企业日增成本超5亿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美团港股当日市值蒸发380亿港元,而京东美股逆势上涨1.7%。看似简单的社保政策,实则是京东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通过抬高行业成本门槛,逼迫美团放弃引以为傲的众包模式。
矛盾起于2月26日,即时零售市场突发舆论交锋。美团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社交平台发布辛辣点评,直指京东新推即时零售业务"沿袭达达旧有模式,未突破骑手众包体系桎梏",引发行业热议。次日凌晨两点十五分,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罕见在内部论坛"京ME"作出战略级批示:"与其聚焦同业攻讦,不如将战略资源向出口承压企业倾斜。"当日即组建由供应链、金融科技、跨境物流专家构成的2000人专项工作组。
后续京东即时发布"破界计划":①设立百亿级产业赋能基金 ②免除平台基础技术服务费 ③全员直营保障体系(含补充商业保险)。该组合拳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响,相关公告发布后,京东系股价半小时内拉升5.8%,#即时零售零佣金#话题空降微博热搜榜首,互动量突破1.2亿次。
戏剧性转折出现在2月27日,蔚来CEO李斌现身京东总部体验"奶茶+折叠屏手机"同步配送服务。用户在等待餐饮的28分钟内,竟收到京东仓库发出的最新款3C产品。这种"高频带低频"的场景创新,直击美团尚未攻克的3C品类腹地。数据显示,美团闪购的3C订单量已占京东全站四成,这场配送时效之战实为生死存亡之争。
战争的伏笔早在2024年就已埋下。当美团闪购将大家电配送压缩至1小时,京东3C品类季度营收罕见下滑4.6%。王兴的"30分钟万物到家"战略,正瓦解京东经营二十年的"今日下单明日达"壁垒。更致命的是,美团745万骑手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已渗透至中关村等数码城核心地带,出现"骑手比顾客多"的行业奇观。
刘强东在2024年底内部讲话中定下铁律:"京东外卖净利润永不超过5%,超过就处分人!"这种近乎自残的定价策略,源自2012年与苏宁价格战的经验——当年用"零毛利"逼退传统巨头,如今要用"负利润"撕开即时零售缺口。
网友争议聚焦两大矛盾:在微博#外卖大战该补贴谁#话题下,64%用户支持京东的骑手保障,但质疑"百亿补贴能烧多久";36%用户认为美团"28分钟送达"才是真需求。这种分裂映射着商业伦理的对抗——美团用623万外包骑手构建精密算法机器,京东则以2000亿采购计划帮扶中小企业,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壁垒。
历史总在不断的循环加新。2014年滴滴快的烧钱60亿培育移动支付习惯,2023年拼多多"仅退款"倒逼淘宝服务升级。但此次战争不同以往:当京东将骑手社保成本转嫁为每单1.2元配送费,美团则用闪电仓将履约成本压至0.8元/单。这不是资本游戏,而是中国互联网首次将劳动者权益纳入核心竞争维度。
这场战争改写了三条行业规则:外卖佣金率从18%降至5%,200万中小商家年度成本减少400亿;"幽灵厨房"被强制直播后厨,食安投诉下降37%;超百万骑手首次拥有工伤保险。但隐忧仍在——京东入驻商家不足美团1/20,而美团社保全覆盖需年增210亿支出,这或将引发更残酷的成本博弈。
当刘强东说"不能产生社会价值的竞争没有意义",王兴用"日单破1800万"的数据回击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策略的分野,更是对"效率与公平"这道终极命题的两种解答。正如网友@商业观察者所言:"如果这场战争最终让500万劳动者获得尊严,所有补贴都值得。"但悬而未决的是:当资本退潮后,那些被算法和福利重塑的商业模式,真的能抵达更温暖的商业文明吗?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们至少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改善。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