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08:00 2

摘要: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频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贸易产品加征关税,为中国乃至全球货物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此时,中国服务贸易增速显著超过货物贸易,有助于为总体贸易注入更多确定性。2022年到202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

罗立彬 孙乾坤

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频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贸易产品加征关税,为中国乃至全球货物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此时,中国服务贸易增速显著超过货物贸易,有助于为总体贸易注入更多确定性。2022年到202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9%、10%和14.4%,而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速为7.6%、0.2%和5.0%。服务贸易增速稳定的同时,结构也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从2019年的34.68%提升到2024年的38.5%,比重最高的时候曾高达44.5%。服务贸易成本下降,数字可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

服务贸易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中国有接近19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总量,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35万美元,仍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具备“引力和潜力”兼具的独特国情,有能力吸引全球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企业家才能等优势资源要素进入,与国内的各类生产要素相互合作、竞争,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服务贸易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有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四种形式,后两种形式直接涉及生产要素跨境流动。通过服务贸易引进来的资本与人才,可以发挥竞争与合作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效率提升,同时为制造业提供品牌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服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贸易的重要表现形式——服务外包,更可以发挥“离岸转在岸”的效应,促进国内分工细化,推动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从而提高国内经济大循环质量。同时,在开放的统一国内大市场竞争中发展成熟的创新服务模式,在“本地市场效应”作用之下又会产生出口竞争力,促使中国服务品牌和中国服务模式走出去。

服务贸易挖掘货物贸易新优势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1.0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2.71万亿元;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3.46%增长到6.2%。国内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跨境电商平台出海是中国商业模式出海,本质上属于中国服务出口,跨境电商迅速增长是中国服务模式出口带动货物贸易出口的典型案例。

跨境电商平台的服务模式之所以能够带动货物贸易出口,是因为它挖掘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新优势:国内均衡分工水平细化。我国巨大的人口和国内市场规模,有利于形成分工细化和规模经济之间的互促作用,极大提升分工收益;而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又大幅降低了分工成本。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中国国内均衡分工水平有较大提升,从而降低产业综合成本。数字平台是分工细化的具体执行者,其触及范围拓展到全球,就可以将中国国内分工细化的优势传递到国外,跨境电商平台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后的40多年当中,中国是以低成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加入全球分工体系,那么当前在电商服务模式支撑之下的国内分工细化,本身就成了新型比较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优质的制造企业也可逐步从产品制造商发展成为综合服务提供商,把服务出口、货物出口更好结合起来,提升综合附加值。

服务贸易承担文化国际传播新使命

近年来,随着一些特色领域服务出口潜力得到挖掘,服务贸易开始承担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新使命。比如,在免签政策效应之下出现的以“入境游”为代表的旅行服务贸易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文旅融合与媒体传播的互促放大效应。大量国外短视频制作者来到中国,以China Travel(中国游)为主题制作视频,上传到全球性视频平台上,关于中国生活的日常经历受到中外网友广泛关注。

中国的文化服务在开放的国内大市场中经历激烈竞争后,发挥本地市场效应,也开始产生国际竞争力。《哪吒2》海外票房已经超过5500万美元,并有望最终超过1亿美元。中国的网络文学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接近5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由网络文学衍生出来的网络微短剧,作为中国的原创新物种,影响范围遍及欧美、日韩、中东等全球各大区域;国产自研游戏出海也带动了中华文化吸引全球游戏玩家;潮玩品牌在全球掀起热潮,中华文化以服务贸易为媒介以更全面更现代的姿态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制度与技术双重驱动,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未来,应稳步扩大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压缩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条目,推动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服务进口带动本土服务业发展,在健康、养老、旅游、娱乐、文化等领域扩大优质服务进口范围,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制度条件。有序推进跨境投融资管理改革,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提升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

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供给,拓展“智能+”等应用场景和服务业态,驱动服务贸易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和集约化整合,激发服务业新质生产要素活力。同时,应加快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运输、旅游、教育、医疗、建筑工程等行业的有机融合,挖掘特色领域的服务出口潜力,以新型数字服务出口为重点,塑造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数字服务贸易新形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