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果林成鸟儿“天然食堂”? 赶不走捕不得,农户苦不堪言!上海这一区探索破局之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0:14 1

摘要:从上海长江大桥驱车一路向北,身后的钢筋水泥,逐渐被眼前的江天一色覆盖⋯⋯崇明东滩,就靠近长江大桥口。由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每年有百万只水鸟在此过境、停留。

记者 | 季张颖

摄影 | 王湧

从上海长江大桥驱车一路向北,身后的钢筋水泥,逐渐被眼前的江天一色覆盖⋯⋯崇明东滩,就靠近长江大桥口。由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段,每年有百万只水鸟在此过境、停留。

近年来,随着鸟类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成群结队的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将崇明岛上广泛分布的农田、果林、鱼塘当成“天然食堂”,导致农户种植的水稻果蔬和养殖的鱼虾蟹等减产,为了驱逐鸟类,不少农户在农田鱼塘上方拉起防鸟网,由此也造成候鸟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鸟之争”的矛盾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生态保护和农户利益又该如何兼顾?在这道生态大保护的命题里,“法治”又有何可为?正值上海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期间,近日,记者来到崇明东滩,展开实地采访。

“天然食堂”里现“人鸟之争”

周一的崇明,风力正劲。记者上午来到东旺路上一处小麦地时,承包户赵厚亚正在忙碌着。风吹过,成片的小麦绿波粼粼,不时还有三两白鹭飞过。

崇明东滩附近的麦田

“现在小麦长高了,候鸟也到了北迁繁殖的时期,啄食的情况少了很多。”赵厚亚告诉记者,前两个月,小麦播种下去出了嫩苗,三五成群的野鸭根本赶不尽。“你看这些秃了的地方,都是被吃掉踩掉的。”指着麦田里坑坑洼洼的几块地,赵厚亚连连摇头,“如果不靠人工驱赶,这些小麦损失还要惨重。”

同样的问题,蟹塘主陆景飞也头疼已久。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养殖蟹,陆景飞在自家蟹塘上方拉了一根防鸟线,但效果微乎其微。“刚买的时候可能还好点,因为有反光,可以吓唬吓唬鸟。但时间长了,包括像今天这么大的风,很容易就把线吹断了。”陆景飞坦言。

民警走访,东滩附近蟹塘,嘱咐蟹农,驱赶觅食鸟类时,不要使其受伤

来自崇明区农委的一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地农户因受鸟类侵害,平均减产5-10%,严重的可能造成减产达20%。

而与农业生产遭受的减产现状相冲突的是,这些农民自行架设的防鸟网线也正让候鸟付出生命代价。姜龙是上海市野鸟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今年3月26日,姜龙和其他志愿者在崇明海军农场附近巡视,看到挂着的两具鸟类干尸。“从现场情况看,防鸟线已经下垂或断掉,这说明实际使用时间更长。”姜龙介绍说。

“去年9月,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靠近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公里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架设有防护网6万多平方米,网上可见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尸体40余只。”崇明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程竹松坦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上述问题在崇明比较普遍。

防鸟网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鸟矛盾正变得日益尖锐。

“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是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平衡鸟类保护和农业生产保障,成为新的课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马志军谈到,这背后的一大问题在于国内尚缺乏防鸟网线的生产标准,其中又涉及到网线颜色、网线材质、网孔大小等问题,驱鸟效果和对鸟类的影响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网上售卖的防鸟网五花八门。”环保组织代表章麟告诉记者,真正合规的防鸟网,鸟撞上去后会被弹走,基本不会让鸟困在上面致残致死。“但一些网店商家打着防鸟网的旗号,售卖的实是捕鸟网,农户可能并不清楚,最终却造成对野生鸟类伤害的结果。”

公益诉讼寻找人与自然共生路

以问题为导向,为更好保护自然遗产,推动人与自然共生,上海市、区两级各部门也在尝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

据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通过“清风行动”“清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其间,各执法部门查办案件73起。

“针对非法狩猎野生动物的行为,我们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2022年以来共破获非法狩猎案件18起,采取强制措施45人,案件数和违法犯罪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崇明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范浩磊介绍。

“由于候鸟保护区面积广袤,派出所警力有限,我们还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家具有生态保护职能的生态警务室。”东滩湿地保护区治安派出所民警宋健告诉记者,通过警企协作,一支由250人组成的生态巡防队日常承担起生态巡逻的任务。

崇明东滩附近的农田,民警向村民宣传,见到类似丝网,要及时报警

就在近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和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对此问题也展开专项部署。崇明检察院聚焦关键问题,委托相关专家起草了《农业生产中的防鸟网线生产标准和使用规范》,并专门召开候鸟保护和防鸟网线治理公益诉讼案件听证会,听取多方意见。

“听证员经评议讨论,认为崇明区农业生产中架设防鸟网线已对野生鸟类造成伤害,相关行政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履行监管职责,建议探索区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等机制,支持鸟类友好型农业发展政策尽快出台。”

崇明检察院副检察长谢惠介绍,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职责,通过技术指导、日常巡查、宣传教育和开展执法行动,对本区农业生产中使用防鸟网线造成鸟类伤害的情况加强监管。

建议崇明先行先试探索补偿方案

对于检察建议指出的治理方向,陈家镇党委副书记梁晓华认为,如何在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实现平衡,是一个需要深度探索的系统性工程。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基层乡镇来说,常态化监管和巡逻一直在开展,但巡查管护力量和公安力量主要按照我们镇94.4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和人口来设置,紧邻的农作物生产东滩地区有86平方公里、鸟类保护区还有234平方公里,目前辐射巡查人力有限,管控力量还是薄弱。”梁晓华建议,应从顶层设计上予以完善。

崇明东滩附近的农田,民警查看驱鸟彩带

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操作路径,梁晓华谈到,2017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授权市政府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先行先试。“对于致害补偿这一块,我认为可以由崇明根据区情先行探索,但具体操作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具体探讨。后续或可以由农业或林业部门牵头,成立联席会议机制,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兼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补偿方案,初步考虑通过政策支持或农业保险等方式来分担,通过协同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动,后续逐步规范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崇明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回应。

“实施致害补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对候鸟造成的损失有定性结果,必须要有第三方评估,因为可能农户报的损失和保险公司的评估之间有差距。”马志军教授认为,这一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到。

“对于致损这件事情,我也在想是否可以换个思路来看。根据现在的核算,专家们提到,水稻田每亩地农民一年的收入大概是850元,如果换种方式,比如开展研学、生态旅游,把原来的生产性鱼塘或农田变成鸟类基地,种植庄稼就是为了让鸟吃,养鱼就是为了吸引鸟类来觅食,对农民来说收益会不会更好。”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童春富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保护农户利益角度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还有专家提议探索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防鸟网线架设情况,进一步提升执法科技化水平。

目前,崇明检察院制发的检察建议正待相关部门回函中,长宁、杨浦、黄浦等区检察院通过进一步指导辖区电商平台开展合法经营,对教授捕鸟等违规传播视频已加大监管力度,对上架防鸟网的产品也已通过绿网方式加强预警。

对于后续推进情况,本报将持续予以关注。

来源:上海法治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