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悄悄膨胀了一波,截至9月11日总规模达到6.606万亿美元,单周增加近39亿美元——这相当于往市场里猛灌了一卡车美元。有意思的是,这些多出来的水没全留在美国,反而让港股成了意外赢家。你看,北向资金9月单月就净流入400亿,二季度更是狂买6
最近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悄悄膨胀了一波,截至9月11日总规模达到6.606万亿美元,单周增加近39亿美元——这相当于往市场里猛灌了一卡车美元。有意思的是,这些多出来的水没全留在美国,反而让港股成了意外赢家。你看,北向资金9月单月就净流入400亿,二季度更是狂买604亿,活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
跨境套利:美元潮汐下的财富搬运工
现在全球资本玩的是个"利率差游戏":美联储放水压低了离岸人民币利率,跟在岸市场形成明显价差。这就好比超市同款可乐,香港卖3块内地卖5块,精明的黄牛自然要来回倒货。外资借入便宜美元换成港币,转头就杀进市盈率仅8.25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9.57%分位的港股科技板块。特别是调整充分的AI概念股,简直成了国际资本的自动提款机。
估值洼地:打折的奢侈品专柜
当标普500市盈率飙到25倍时,港股通非银指数还在0.96倍市净率的地板上趴着,相当于用Zara的价格买爱马仕库存。更妙的是港元挂钩美元的特性,让资金既能赚股价上涨的钱,又不怕汇率剧烈波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外资对信息技术板块的加仓像滚雪球——二季度配置规模比一季度暴增338%,活脱脱把港股当成了宏观动荡时期的防空洞。
流动性跷跷板效应
美联储QE就像给泳池注水,水位上涨时最先浮起来的是最轻的玩具。当前美债收益率上蹿下跳,MBS(抵押贷款债券)持仓高达2.1万亿美元的美联储自己都在调仓,聪明钱当然要找更安全的去处。港股此刻的优势在于:既能吃到美元流动性的灌溉,又不受美国通胀数据的直接冲击,这种"两头甜"的特性在9月引发多空分歧快速收敛,板块波动率降至年内低点。
眼下这个剧本似曾相识——2016年美联储放缓加息时,港股全年涨幅冠绝全球。但这次的不同在于,AI技术革命给了科技股新的叙事空间,而中概股回潮又让港股获得超配的流动性溢价。当华尔街交易员们清晨喝着咖啡讨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时,香港交易所的电脑系统正被外资订单敲得叮当作响。这场由美元流动性引发的财富迁徙,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来源:龙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