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种出高产的玉米,光靠“闷头干活”可不行,得懂科学方法和实用经验!结合多年种地实践和现代农技,总结了7个关键要点,手把手教你种出好玉米:
想种出高产的玉米,光靠“闷头干活”可不行,得懂科学方法和实用经验!结合多年种地实践和现代农技,总结了7个关键要点,手把手教你种出好玉米:
要点1:选对种子是成功的第一步!
- 根据天气和土地选种子:
- 播种期要对得上气候: 要是当地无霜期短,就选早熟品种(比如先玉335系列);要是生长季长、温度够,就选中晚熟的高产品种(像郑单958、登海605)。千万别选错了!
- 种子得抗病虫害: 先看看本地常闹啥病虫害(比如南方锈病、大小斑病,还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一定要买包装上写着能抗这些毛病的种子,包装上都有说明。
- 优先选产量稳定的品种: 别光看广告说“高产”,要选在当地种了多年、产量稳当、适应力强的“老品种”,或者经过区域试验表现好的新品种。找当地农技站或者靠谱的种子店咨询最保险!
- 种子质量得过关: 要买包装正规、标签清楚、发芽率高(至少90%)的种子,别贪便宜买散装或者来源不明的种子。
要点2:把土地整好,打好基础
- 建议先测测土壤(很重要): 花点小钱做个土壤检测,清楚地里缺啥(是氮磷钾?还是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咋样?),这是精准施肥的基础。要是没条件测土,就多上点农家肥,准没错。
- 整地保水很关键:
- 秋天翻地或深松(有条件就做): 把犁底层打破,方便玉米根系往下长,还能存住秋冬的雨水。春天整地要趁早,别耽误保水。
- 耙地保墒: 翻地后赶紧耙一耙,把土块打碎,地面整平,减少水分蒸发。做到“上面土松,下面土实”,表层松快好出苗,下层紧实能保水。
- 底肥要施够、施好:
- 先上有机肥: 每亩地施2-3方腐熟的农家肥,或者300-500公斤商品有机肥,能改良土壤,肥效还久。
- 化肥搭配好: 根据测土结果或者经验,把大部分磷肥、钾肥和一部分氮肥(大概30%)作为底肥一次施进去。推荐用玉米专用的缓控释肥,省事儿又高效。施肥时要深施(10-15厘米),别让肥料烧了种子。
要点3:按时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 看温度播种: 当5-10厘米深的地温稳定在10-12℃,而且未来几天不会大降温,就可以播种了。抓住墒情好的时候播种,很重要!
- 播种深度要合适:
- 土壤墒情好: 播3-5厘米深。
- 土壤干或者是沙土地: 可以播深一点,5-6厘米,但最深别超过8厘米。“播浅了苗全,播深了不出苗”,这是老经验!
- 种植密度有讲究:
- 看品种: 叶片紧凑、耐密植的品种(比如先玉系列),每亩可以种4500-5500株;叶片平展、穗大的品种(像一些老品种),要种稀点,每亩3500-4500株。一定要按品种说明的密度种!
- 看土地肥力: 土地肥就种密点,土地薄就种稀点。
- 保证播种质量: 用机械播种时,调好下种量、深度和行距(一般等行距50-60厘米,或者宽窄行),确保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实、镇压到位。播完后检查出苗情况,缺苗了及时补种或者移栽。
要点4:苗期管理,让苗长得壮、长得快
- 查苗补苗: 苗出齐后赶紧检查,缺苗断垄的地方,尽早带土移栽或者补种(先浸种催芽)。
- 按时定苗: 玉米长到3-5片叶时,是定苗的关键时候,去掉弱苗,留下壮苗,按计划的密度留苗,别让苗挤着长!
- 控苗促根(看情况): 如果底墒足、苗长得旺、土地肥力高,可以在苗期适当少浇水、少施肥(中耕松土),让根系往下扎,茎秆长得粗壮,防止后期倒伏。要是土地干旱、苗弱,就别控苗了。
- 早除草: 抓住玉米3-5片叶、杂草2-4叶的时候,这是除草的最好时候,科学选安全的除草剂(参考之前的除草剂指南),或者结合中耕人工除草。“多锄地有三个好处:防旱、防涝、防杂草。”
要点5:穗期猛攻水肥,搭好高产的架子
- 大喇叭口期是水肥关键期: 玉米长出10-12片叶(大喇叭口期)时,需要的水和肥最多,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候!
- 重施穗肥(促秆促穗): 每亩追施尿素20-30公斤(或者等量的其他氮肥),结合下雨或者浇水深施(穴施、条施),离根10-15厘米,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条件的话,可以配点钾肥。
- 保证水分充足: 这个时期要是干旱,必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抽雄前10天到抽雄后20天,这时候缺水会严重减产,千万别耽误!
要点6:花粒期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
- 巧施粒肥(看苗看地): 抽雄后,如果植株叶子颜色浅、看着要脱肥早衰,或者土地肥力不够,可以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者喷1-2%的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要是土地肥、植株叶子浓绿,就不用施了。
- 防旱排涝: 灌浆期还需要不少水,干旱了及时浇“灌浆水”。同时注意地里别积水,不然根系容易早衰、植株会倒伏。
- “一喷多防”治病虫害: 这个时期重点防锈病、大小斑病,还有蚜虫、双斑萤叶甲、三代玉米螟等。可以结合叶面追肥(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等),一起喷药防虫防病,省事儿又高效,能保住叶子、增加粒重。
要点7:适时晚收,确保颗粒归仓
- 看籽粒成熟度: 最佳收获期是玉米籽粒的乳线消失(籽粒基部没有乳白色浆液)、基部出现黑色离层、苞叶变黄变松散的时候,这时候籽粒最重!“晚收七八天,每亩能多收百斤粮”,这是硬道理!
- 看天气: 关注天气预报,赶在连续阴雨天前收获。要是遇雨,及时晾晒或者烘干。
- 收获方式:
- 机械直接收籽粒: 要求籽粒含水量降到25%以下,选合适的机器,减少损失和破碎。
- 机械收穗+晾晒脱粒: 含水量高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收果穗后赶紧剥皮晾晒,或者上架通风,别让它发霉。籽粒水分降到14%以下,才能安全储存。
总结:
玉米要高产,“七分靠种,三分靠管,关键环节不能漏”。选对种子是基础,整好地保好墒,播种保证全苗,苗期促根壮苗,穗期猛攻水肥,花粒期保叶防早衰,晚收增加粒重。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用这些科学方法和老经验,你也能种出高产的玉米,迎来金灿灿的大丰收!
来源:英姐故会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