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在小区菜鸟驿站,刚要扫快递码就听见“啪”的一声响。一个穿格子衫的小哥把手机摔在快递柜上,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流量卡,脸憋得通红:“9.9元买的‘永久180G’,激活时还让我充50块押金,结果连朋友圈都刷不动!找客服要说法,直接被拉黑了!”旁边取快递的阿姨都
前几天在小区菜鸟驿站,刚要扫快递码就听见“啪”的一声响。一个穿格子衫的小哥把手机摔在快递柜上,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流量卡,脸憋得通红:“9.9元买的‘永久180G’,激活时还让我充50块押金,结果连朋友圈都刷不动!找客服要说法,直接被拉黑了!”旁边取快递的阿姨都看愣了,说她闺女上周也买过类似的卡,用了3天就断网。后来查工信部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才知道,这种流量卡投诉比去年多了47%,大半人都是被“低价大流量”忽悠的。其实骗子的套路翻来覆去就那几句,学会怎么怼,他们立马没辙。说实在的,咱平时过日子都省着花,59块不算多,但被骗走心里就堵得慌,还得重新办卡浪费时间,真犯不上。
先说说骗子最常说的第一句:“这是纯流量卡,没通话功能更划算!”你可别信,直接怼回去:“正规卡都能打电话,不能打的是给共享单车用的设备卡!”很多人觉得“我就用流量刷视频,不用打电话”,正好中了骗子的套。但工信部早有规定,个人用的电话卡必须能通话、收短信,他们卖的其实是“物联卡”。本来是给POS机、智能电表这类设备用的,别说打电话了,连验证码都收不到。山东滨州的李先生就吃过这亏,他给母亲买了张“纯流量卡”,结果母亲想给家里报平安都打不了电话,后来找运营商查,才知道是物联卡,投诉了半年才把59块钱要回来,还耽误了母亲跟老家亲戚联系。你要是碰到这么说的,就直接问:“能让我打10086查套餐不?能查到手机号和通话记录,我再办。”正规卡在移动、联通的官方APP里,啥信息都能看见,物联卡一查就露馅,骗子准会找借口岔开话题。
然后是第二句:“9.9元180G永久套餐,营业厅卖59元!”这话一听就假,你直接回:“9元没真卡,19元没永久,带小数点的都是套路卡!”骗子就靠“低价+永久”勾人,可行业里早有规矩。正规流量卡的月租都是19、29、39这种整数,因为运营商的套餐得在工信部备案,根本不可能有9.9、8.8这种带小数点的定价。而且2025年有新规,所有套餐都得明明白白写清优惠期,最长就24个月,哪来的“永久”?我邻居张阿姨之前差点买了张“8.8元200G永久卡”,还好她儿子拦住了,说“要是真这么便宜,营业厅早没人排队办卡了”。你要是碰到说这话的,就让骗子发“带运营商公章的套餐截图”,他们根本发不出来——真卡的套餐详情页里,都有工信部的备案号,一查就能辨真假。
第三句骗子爱说:“全是通用流量,刷抖音、打游戏随便用!”你直接呛:“电信移动没全通用,联通全通用得看官方APP!”很多人烦定向流量(只能用在特定APP),骗子就抓着这点骗。但真相是,现在只有联通的部分套餐是全通用流量,电信和移动的正规卡,基本都是“通用流量+定向流量”的组合。我同事小王去年就踩过坑,办了张“电信全通用150G卡”,结果用微信刷视频时,流量掉得飞快,一查才知道150G里有80G是定向抖音的,通用流量就70G,月底直接欠费50多。你要是碰到说“全通用”的,就说:“我现在打开联通APP,你告诉我套餐名,我自己查。”联通官方APP里能查到所有全通用套餐,要是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名字,直接拉黑准没错。
还有第四句:“专属渠道充值能领券,充50得60!”你别被优惠勾住,直接吼:“正规卡哪都能充,专属渠道就是骗子窝!”骗子用“充值优惠”把你套牢,其实这是物联卡的“专属暗号”。正规卡在微信、支付宝、线下营业厅都能充,只有物联卡得在商家给的公众号、小程序里充,你的钱先到骗子的账户里,他们要是卷款跑路,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江苏有个大学生就栽过这跟头,充了200块“充值券”,第二天卡就断网了,商家的客服头像直接变黑,最后只能认栽。你要是碰到这么说的,就试一句:“我现在用支付宝充10元,能到账我再充500。”正规卡充值秒到账,物联卡只会找借口说“系统延迟”“得等24小时”,一试就知道是真是假。
最后一句骗子的鬼话:“消费电子级成品卡,比营业厅的卡高级!”你直接怼:“这就是设备卡代码,插手机上就是废物!”骗子总用听不懂的“专业词”唬人,其实“消费电子级成品卡”就是物联卡的马甲。这种卡没有正经的手机号,只有一串10位的设备号,卡板上也没有ICCID码(相当于正规卡的“身份证”,19位数字),一旦断网或者扣费异常,你连投诉的凭证都没有。之前有个直播间卖这种卡,有观众问“ICCID码在哪”,主播直接把人禁言了,这不是心虚是什么?你要是碰到,就直接要ICCID码:“把这个码发我,我打10000号查激活状态。”正规卡的ICCID码能在运营商系统里查到,物联卡一查就显示“非个人用户”,骗子根本躲不掉。
还有三个避坑的终极办法,记牢了别踩雷。第一查“三码合一”:手机号、ICCID码、运营商APP上显示的信息得一致,正规卡在“我的套餐”里都能看到这些信息,物联卡要么查不到,要么显示“物联网专用”;第二测网速:用“Speedtest”APP测一下,正规5G卡的下载速度至少200Mbps,物联卡高峰期连50Mbps都不到,刷个短视频都得转圈;第三试功能:给10086发一条“10086”,正规卡会收到运营商的服务菜单,物联卡发不出去,因为它根本不是给个人用的电话卡。
现在2025年明明有新规,要求所有流量卡都得说清通用流量占比、合约期、限速阈值,可骗子还是能换着花样骗。有人吐槽“新规管不住骗子,他们换个名字就继续卖”。比如把定向流量包装成“免流”,说“抖音免流”,结果刷抖音里的广告、发弹幕照样扣通用流量;合约期藏在用户协议的最后一页,字体小得跟蚂蚁似的,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也有人说“是用户自己贪心,总想着花几块钱买几百G流量,才会中圈套”,要是不贪小便宜,根本不会被骗。
其实两边说的都有点道理,但咱普通老百姓哪懂那么多政策和套路?就想花合理的钱,用够自己需要的流量,别被忽悠着交了钱又断网,还得跟骗子扯皮生气。与其纠结是谁的责任,不如记牢那5句反杀话术,手机里装个运营商官方APP,碰到可疑的卡就打12300工信部投诉电话,至少能少交90%的智商税。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看似“划算到爆”的流量卡,背后全是坑,别让辛苦赚的钱打了水漂,还惹一肚子气。
来源:健康趣话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