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不知道,在网上这片地方,他这么干,就像开着大卡车跟人比谁的头更硬,就算你赢了,车也基本报废了,一场罗永浩随便发的微博引发的口水仗,最后变成了西贝每天亏掉几百万的牌子危机,整个过程,简直是公关失败的反面教材。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即使生意不做了,也一定要争个黑白”,当西贝的贾国龙,在镜头前一脸疲惫说出这句话,他可能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在捍卫自己品牌的名声。
他不知道,在网上这片地方,他这么干,就像开着大卡车跟人比谁的头更硬,就算你赢了,车也基本报废了,一场罗永浩随便发的微博引发的口水仗,最后变成了西贝每天亏掉几百万的牌子危机,整个过程,简直是公关失败的反面教材。
这事儿的开头,简单得不行,2025年9月10号,罗永浩吃完一顿西贝,顺手就发了个微博说,“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就这么一句话,对一个全国连锁的大牌子来说,跟毛毛雨差不多,正常点的做法,要么装没看见,要么官方客气回一句“谢谢您的意见,我们改”,这事儿也就翻篇了,谁能想到,西贝的反应,大得跟谁动了他家祖坟一样。
创始人贾国龙自己跑了出来,又是接受采访,又是开直播,翻来覆去就一个意思,我们不是预制菜,我们要起诉罗永浩,“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这三个“一定”,把一个本来能冷处理的顾客抱怨,直接顶到了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的高度,结果呢,罗永浩那边啥事没有,西贝自己先扛不住了,有报道说,这事儿闹大以后,西贝全国门店一天就损失超过200万,客流掉得厉害。
回头看整个事儿,西贝从一开始就算错了账,贾国龙觉得,他跟罗永浩争的重点是“西贝到底算不算预制菜”,他就死死抱着国家标准文件,一遍遍说“按规定我们一道菜都不是预制菜”,想从法律和定义上给自己洗干净,这想法,一看就是跟普通人离得太久了,他根本没弄明白,大家谁关心那个绕口的定义,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值不值,心里舒不舒服。
大家的情绪其实很简单,“我花了人均一两百,吃的是一份‘大餐’的价格,你凭什么给我端上来一份感觉像是料理包加热出来的东西”,这不是一个事实对不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感受好不好的问题,在这种最朴素的感觉面前,你跳出来大讲特讲行业标准,就像跟一个快淹死的人讨论水的分子结构,一点用没有,还显得特别高高在上,消费者要的不是法律怎么说,要的是你懂我,你尊重我。
要是说搞错重点是方向错了,那西贝后面干的事儿,简直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为了证明自己干净,西贝搞了个“全国门店开放后厨直播”的活动,听着挺有诚意,结果成了大型的翻车现场,网友们在直播里看到的,不是大师傅炒菜的烟火气,是一排排没火的电磁炉,还有各种保质期十八个月、二十四个月的冷冻食材包,这不就是大家心里想的那个“预制菜”的样子吗,这一通操作,不但没洗白,反而把“西贝=加热料理包”的印象给钉死了。
更笨的是,西贝还把罗永浩那天吃饭的小票给公开了,这做法,在好多人看来,已经是在侵犯消费者的隐私,姿态特别难看,你不是在解决问题,你是在跟你的“衣食父母”置气,一个做服务行业的公司,怎么能站到自己客人的对立面去呢。
这场公关灾难的根子,不在预制菜,也不在价格贵,在老板自己的想法里,贾国龙作为一个从传统时代拼出来的老板,他信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套江湖规矩,他把对牌子的批评,当成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所以他要“争个黑白”,要拼个你死我活,这种拿个人面子和情绪,去绑架整个公司利益的做法,太危险了。
他不懂,现在的网络时代,大家看的是情绪,是共鸣,消费者不需要你来“教育”他,他们需要你“理解”他,当你说出“生意不做也要争个黑白”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特别有骨气,但在几万员工和无数消费者眼里,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罗永浩的吐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不是西贝的菜好不好吃,是这家公司在面对问题时候的傲慢和反应慢,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是不能接受“花着现炒的钱,吃着预制菜,你还骗我说这不是预制菜”,在今天的生意场上,真诚远比“正确”更重要,透明才是最高级的信任,希望这场代价巨大的风波,能给所有老板提个醒,别离你的用户太远,别离你自己的骄傲太近,要不然,时代淘汰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来源:油管周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