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位六十多岁的老演员,羽绒服里贴满暖宝宝,脚边的雪化成水,鞋面结冰。
“那你们求我吧。
”
一句话,把剧组零下十度的雪地等成冰窟。
向太直播里没点名,可弹幕全在刷同一个姓。
有人猜是那位“迟到王”,有人说是“脾气大过票房”的顶流。
不管答案是谁,先把耳朵竖起来——
这瓜,啃的是明星,照的是我们自己。
向太原话很碎,但画面感极强:
两位六十多岁的老演员,羽绒服里贴满暖宝宝,脚边的雪化成水,鞋面结冰。
他们等的人,在房车里打游戏,暖气开到28℃。
导演电话打过去,那头直接开骂:“催什么?
冻死他们活该。
”
向太听完,只回一句:“行,以后别想在向家电影里露脸。
”
封杀令就这么下了,干净利落,像剪胶片。
有人觉得向太小题大做:
“艺人耍大牌不是日常吗?
”
可细节一摊开,就不是脾气差那么简单。
同组灯光师爆料,该明星迟到三小时,却要求全组重新布光,理由是“今天的脸比较肿”。
道具组更惨,一把定制的佩剑被他嫌重,直接扔进垃圾桶,转头让助理网购塑料玩具。
这不是任性,是拿别人的饭碗当烟灰缸。
对比起来,周润发像另一个物种。
发哥拍《澳门风云》时,自己拎折叠椅坐路边吃盒饭,群演手机没电,他递充电宝。
向太说:“他红了三十年,从没让剧组等过一分钟。
”
这话听着像夸,更像一记耳光——
原来“敬业”不是人设,是底线。
郑佩佩生前采访也被翻出来。
她谈《杨门女将》合作,叹气:“那个女演员,戏好,可惜心不定。
”
原片花絮里,张柏芝NG七次,突然甩头走人,留下全场懵。
当年被港媒写成“公主病”,如今看,不过是早年的预警。
观众记性差,但胶片记得住。
封杀之后,连锁反应来了。
某视频平台年度片单,原本给他的S+古偶悄悄换人,海报连夜重做。
品牌方更现实,代言合约里加条款:“若因艺人失德导致下架,违约金翻三倍。
”
业内人士笑称:“现在流行‘道德背调’,比查税还严。
”
一句话,市场开始用脚投票。
最魔幻的是粉丝控评。
广场刷“心疼哥哥”,后援会集资买热搜“向太霸凌”。
可转头被狗仔拍到,该明星在停车场踹助理车门,视频播放量两小时破亿。
滤镜碎成渣,粉丝群连夜改名“等待反转”。
反转?
雪地里两位老演员的膝盖可等不了。
说到底,观众不是非要完美偶像。
早年的成龙也脾气爆,但他肯从五楼跳下来,用命换镜头。
现在的“双面人”连准时都做不到,却要求世界围着他转。
向太把遮羞布扯了,倒让行业松口气:
原来拒绝烂苹果,真的不会饿死剧组。
下次再看到明星迟到热搜,别急着骂团队。
想想那些在寒风里等戏的普通人——
他们也有孩子要养,有房贷要还。
明星的光环,照不到他们的冻疮。
向太这次,不过是替他们说了句话。
来源:余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