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在滨州成功举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1:17 1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在滨州市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展会议程丰富、场面隆重,来自国内水产领域的有关领导、专家和200余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有效搭建了渔业发展成果展示和推广平台,推动了渔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布局,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在滨州市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展会议程丰富、场面隆重,来自国内水产领域的有关领导、专家和200余家参展企业齐聚一堂,有效搭建了渔业发展成果展示和推广平台,推动了渔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布局,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融合发展。

领导嘉宾点赞滨州海洋渔业

农业部原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滨州海洋渔业发展成效。他指出,一直以来,滨州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发展海洋渔业,2024年对虾产量达16万吨、占山东省总产量的53%,年产贝类22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中国白对虾种都”“渤海贝仓”。滨州因地制宜探索建立的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模式,开创了“上粮下渔”养殖新路径。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文华在致辞中表示,滨州是山东重要的渔业产区,依托“河海交融”的独特优势,在高效渔业、品牌渔业、生态渔业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了一条“以渔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滨州谋划并持续举办了四届水产博览会,为水产种业、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搭建了全产业链一站式交流平台,是赋能渔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推动现代渔业发展。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雪光在致辞中称赞滨州经过多年的积累壮大,逐步形成了“虾贝虫藻”特色渔业经济模式,特别是对虾产业,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在行业内做到了领先水平。此外,滨州海洋牧场建设、生态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省乃至全国渔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副市长杜玉杰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滨州坚持耕海牧渔、向海图强,坚持集群发展,筑牢渔业发展硬支撑;坚持科创驱动,抢占种源技术制高点;坚持品牌引领,擦亮滨州渔业“明信片”;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海洋渔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诚邀与会嘉宾在滨州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滨州色彩、品味滨州味道、体验滨州温度,开展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接交流。

生动有力推介滨州渔业发展硬核实力和“滨州好品”

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郑同忠以《共享生态渔业共建品质滨州》为题,向大会有力推介了滨州海洋渔业发展成效。他说,翻开滨州渔业的成绩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2024年水产品产量59.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270亿元等一组组数据彰显着硬核实力。滨州渔业的底气,源于攥紧了“种业芯片”的战略定力和突破资源约束的创新实践;滨州渔业的未来,藏在从“养得好”到“卖得优”的全链布局里。他诚挚邀请与会客商在种源研发、设施养殖、加工流通、品牌共建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书写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莉以《寻味渔业品鲜滨州》为题,向大会生动推介了滨州盐田虾、滨州文蛤、沾化海蜇三款海珍品和博兴对虾特色水产品。她描述到,滨州盐田虾生长在30‰—60‰的高盐卤水环境中,以天然藻类和微生物为食,沉淀出“人放天养、体色清亮、肉质紧糯、味美鲜甜”的自然至味;滨州文蛤肉质洁白鲜嫩、无沙无杂,营养配比均衡,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全国75%的海蜇在沾化交易、加工与流通,“买世界、卖全国”的产业格局让“沾化海蜇”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品质代名词。

滨州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宏以《品鉴“滨州好品”味道共享“滨州好品”盛宴》为题,全面推介了“滨州好品”。他介绍,滨州培育了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集群总营收连续两年超1.2万亿元。全市拥有67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其中16项产品产能、产量、营收或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1位。“滨州好品”区域公用品牌将让“滨州生产、滨州智造”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深度学术研讨赋能水产产业科技化智慧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洋博士在开幕式上详细介绍了落户滨州渤海水产的全国首个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成果。面对我国对虾种业面临“卡脖子”问题,为减少进口依赖,不断满足对虾养殖高效、多元化发展的良种需求,总投资13039.77万元的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组建了由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智库,集中开展种源核心技术攻关。近两年来,该平台在破解种源依赖、保障产业安全、提升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地位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虾品种4个、占全国1/4,成为国际知名的对虾种业平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在作智能化养虾最新进展报告中,充分利用年鉴数据科学论证对虾产业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产业,2024年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达237.39万吨,市场消费约330万吨,2024年进口94.45万吨,当前对虾价格呈市场回暖趋势,未来中国对虾年消费量可达500万吨以上。他提出,用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构建精准养殖与绿色发展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管控和工业化、规模化、园区化运营方向发展,并提出智能养虾发展策略,提供了智能化养虾实践案例。

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以《滨州盐田虾养殖模式创新实践——凡纳滨对虾大水面棚塘接力养殖技术深度应用》为题,发布了滨州盐田虾养殖技术场景应用,展示了盐田虾棚塘接力养殖技术场景。该技术破解了滨州盐田虾传统养殖困境,针对滨州盐田特殊环境,制定可复制推广技术规范、优化养殖管理流程等,先后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24年度全国渔业新技术优秀科技成果、2024年度山东省渔业技术创新竞赛一等奖,并成为2025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显著提升了滨州盐田虾的经济效益。截至2024年度,滨州累计推广该技术应用80.76万亩,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2.85亿元,实现了滨州盐田虾养殖提质增效,同时取得了保护盐田生态环境的良好生态效益,推动滨州盐田虾生产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本届水产博览会还举行了专题招商推介和“海韵滨州”科创主题沙龙活动。我市各县(市区)及部分龙头企业围绕自身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开展招商推介。其中,滨城区重点推介了设施养殖及盐田虾棚塘接力养殖技术,沾化区推介了海洋牧场建设及三产融合新模式,邹平市推介了设施化渔业养殖及涉海装备制造,惠民县推介了水蛭养殖及渔网生产,阳信县推介了新材料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等三大领域,无棣县推介了对虾及贝类产业,博兴县推介了技术、人才、品牌共建意愿,北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推介了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产品深加工招商需求。在“海韵滨州”科创主题沙龙活动中,受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滨州打造海洋城市、渔业品牌、特色水产品、“一县一业、一企一品”进行座谈交流,为推动滨州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滨州盐田虾”在博览会上全新亮相成新宠

在第四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上,“滨州盐田虾”品牌LOGO标识正式亮相,LOGO中包括滨州地标黄河楼、蓝色海洋、纵横交错广袤盐田元素,上方一只滨州盐田虾跃然而出。整体寓意滨州既沿黄又沿海的生态景观和黄河文化、海洋文化交汇融合,体现了滨州盐田虾独特的生长环境,诠释了大海、盐田、虾和谐共生。同时,滨州盐田虾的两款可爱卡通形象“虾鲜生”“虾鲜子”也与众人“见面”。“虾鲜生”是一位优雅的“绅士”,代表着盐田虾的高品质和好味道,“虾鲜子”是一位活泼的精灵,象征着产品的鲜活与甜美,它们一起展现出滨州盐田虾“人放天养、体色清亮、肉质紧糯、味美鲜甜”的特色。

博览会开幕式上公布了无棣正海贝壳堤岛旅游有限公司、山东省友发水产有限公司、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首批获得“滨州盐田虾”品牌LOGO使用授权企业名单并颁发证书。为健全滨州盐田虾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让滨州盐田虾的品质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开幕式上正式启用了滨州盐田虾追溯系统,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专用二维码,所购滨州盐田虾的产地来源、养殖企业、品种信息、科学的养殖过程记录、权威的质量检测报告、企业相关资质、产品详细介绍,甚至包括联系方式和购货渠道都一目了然。这是“滨州盐田虾”品牌对品质的硬核承诺,也标志着品牌建设实现了数字化、透明化、智能化。

市海洋发展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发布了滨州盐田虾养殖技术场景应用。针对当前滨州盐田虾生产面临的难题和痛点,开幕式上还特别举行了滨州盐田虾团体标准揭榜挂帅仪式,公布滨州盐田虾8项团体标准,由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生产企业等专家和负责人上台揭榜。同时,向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授予“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牌匾,为无棣东风港经济园区颁发“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牌匾。

滨州盐田虾生长在沿海盐田蒸发池高盐环境里,生长过程中病菌少、天然饵料丰富,不仅肉质鲜甜劲弹,而且营养品质也高于其他虾品。如何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菜品,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山东省现代农业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食药所所长王颖受邀在开幕式上呈献了一堂包括滨州盐田虾营养成份介绍和50余种家常菜及创新菜品的“鲜香”美食鉴赏课。

历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成果丰硕,滨州以此为媒加快推动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

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副局长王新贝在开幕式上以“深耕蓝色经济·链动产业未来”为题,向大会深度介绍了历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成果和滨州水产产业五年进阶发展之路。

从2021年到2024年,历届黄河三角洲水产博览会实现了规模效益“三连跳”——参展企业从100家增至211家,覆盖13个省份;观展人次从0.8万提升到1.8万;意向金额更是从3亿元翻倍至7亿元。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不仅见证了博览会的“成长”,更彰显了滨州水产产业的强大吸引力、影响力与市场潜力。

滨州海洋渔业也以博览会为媒,绘就了一幅招商引智、产业升级的全景图。这几年,滨州累计举办招商活动超40次,对接企业150余家,成功落地3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20亿元。通威、海大等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种业-养殖-加工-流通-文旅”全产业链加速构建,引进和发展了总投资13.8亿元的沾化区滨海镇通汇“渔光一体”项目,以及建有5万吨级低温冷库、2万平方米分拣中心的博光方圆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6.04亿元的千乘文旅数字渔城项目、总投资5.9亿元催生“工厂化育种养殖+渔光互补”新模式的友发智慧养殖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北海子午海马产业园项目等,成为滨州水产产业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最佳证明。

如今,滨州已集聚起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资源、资本、技术与场景优势,一个从种源到餐桌、从养殖到文旅的全链生态已然成型。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