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XX教授您好,您的学术水平受我们学校重视,这是XX大学高级职务聘任校外同行评议(通讯评审)专家邀请函,需要您点击链接下载软件,期待您的加入。”
早上刚打开邮箱
就看到“教务处”发来的“奖学金公示”邮件
还附了一个“查看详情”的链接
下课拿起手机
钉钉弹出“辅导员”的消息
说有个紧急项目要交费用
……
这些小插曲看似平常
实则可能藏着不小的陷阱
9月15日至9月21日
是第十二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小浙整理了一份上网避坑指南
教你做自己的“网络安全卫士”
安心冲浪,安全上网!
邮箱钓鱼?我不上钩
“XX教授您好,您的学术水平受我们学校重视,这是XX大学高级职务聘任校外同行评议(通讯评审)专家邀请函,需要您点击链接下载软件,期待您的加入。”
“同学你好,这是关于XX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文件,我们专家组发现并重视你的潜力,希望你可以加入,以下是登录注册页面。”
随着新学年各项工作推进,钓鱼骗子也盯上了校园场景:他们伪装成教育部门、学术机构,模仿学校行政部门的口吻,用“学术认证”“补贴发放”“课程报名”等师生关心的话题设套,有的还标注“仅限本校人员”“24小时内截止” 制造紧张感,点进去不仅要求填学号、教职工号,甚至还要绑定银行卡。警惕!别掉进这类钓鱼邮件的坑里!
避坑指南
1.仔细甄别邮件真伪,注意发件人邮箱地址。
2.三思而后行,确定邮件真伪前,不轻易回复邮件,不点击邮件提供的链接、打开邮件附件等。
3.若已将邮箱账号密码发送给对方,请立即修改相关邮箱密码。如发现邮箱账号密码已被窃取,请核查是否存在敏感邮件文件被窃的情况。
4.若已回复,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或扫描二维码,请立即查杀病毒木马,并修改邮箱密码为复杂密码!
5.遇到不明邮件时请及时删除并把相关信息转发至:mail_team@zju.edu.cn,或电话联系:87951669(24小时咨询服务电话)。
木马病毒?我有防护
“为什么写论文写了一半,文档突然被加密了?”
“我的电脑怎么忽然没有反应了?”
这些情况,可能是电脑中的病毒在“作怪”!校内计算机感染木马病毒后,会导致院系服务器计算资源被占用、师生学术数据被加密,严重影响科研正常开展。快快擦亮眼睛,检查你的电脑里面有没有下列三种病毒吧!
一是勒索病毒。这种病毒主要以邮件、程序木马、网页挂马、暴力破解等形式进行传播,利用各种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感染该类病毒的用户电脑或服务器上会出现类似提示:
遭到攻击的文件可能会被加密为异常的后缀名,如下图所示:
二是挖矿病毒。这种病毒通过各种途径将挖矿程序植入用户的电脑或服务器中,利用这些电脑或服务器的运算力进行挖矿。挖矿木马病毒截图如下:
三是银狐病毒。这种高级木马病毒正通过名为“奖学金公示”、“课程表更新”或“会议纪要”的文件,在高校中肆意传播。它不仅能像变形虫一样改变自身代码,逃避查杀,更能像幽灵一样藏在你的系统最深处,窃取你的一切信息。
避坑指南
1.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2.定期检测电脑和服务器中的安全漏洞,及时打上补丁。
3.定期检查服务器是否存在异常,查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是否有新增账户、未知进程;系统日志是否存在异常;杀毒软件是否存在异常拦截情况。
4.服务器配置访问控制,建议仅允许授权IP访问。
5.不出借vpn账号,及时更新vpn账号密码。
6.多台机器或多个平台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密码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复杂性,并定期更换密码。
7.重要资料定期异地备份。
8.从正规渠道下载安装软件,不安装未知的第三方软件,不点击未知的链接。
9.若发现电脑或服务器已经感染了木马病毒,或者存在其他异常行为,请立即断网,防止扩散,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同时,建议对同一个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进行排查。
钉钉诈骗?我很谨慎
“同学你好,我是XX老师,你报名的XX项目现在需要马上缴费。”
“同学们好,这个群聊是为了帮助大家申请XX补助组建的,请大家填好链接中的问卷。”
近日发生几起不法分子冒充钉钉群主、老师或群友进行诈骗的案件。不法分子以品牌合作方需要共享屏幕、项目缴费等为由,不断施压催促转账汇款。担心无法分辨对方钉钉号码是否被盗?请查收下面几条建议。
避坑指南
1.
2.强化浙大钉、钉钉群组使用风险防范。群管理员可关闭“群可被搜索”功能,开启“禁止群成员私聊”等隐私保护,利用权限管理强化身份验证。
3.牢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交易的屏幕共享、索要账号密码,都是诈骗!凡是要求屏幕共享、索要账号密码的客服、卖家,都是骗子!
网络陷阱?一网打尽
除了上述三类陷阱,网络安全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四条全方位避坑建议,帮助你将网络陷阱一网打尽,快收好!
1.密码管理要做好:密码要长且复杂,最好是“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不同平台用不同密码,比如钉钉密码、邮箱密码、支付密码不要一样;定期更换密码,避免密码用太久被破解。
2.设备防护别大意:电脑、手机都要定期杀毒,不轻易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公共WiFi不随便连接,尤其是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防止连接之后信息被盗;出门时手机、电脑要锁屏,设置密码,以防设备丢失后信息泄露。
3.信息保护不放松:不在网上透露自己的学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遇到陌生网站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三思而后行;快递单、银行卡账单等有个人信息的单据,丢弃之前先将信息涂抹干净。
4.应急处理有方法:万一不幸“中招”,可以先尝试这些方法!一旦发现账号被盗,先马上修改密码,再联系平台客服冻结账号;要是设备感染病毒,先断网再杀毒,解决不了就找技术人员;如果遭遇网络诈骗,别慌,先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然后报警,同时联系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求助,学校会帮你跟进处理。
文明上网 人人有责
收好这份指南,能帮助大家避开许多网络陷阱,而整体网络环境的清朗,则需要每个人践行依法安全文明上网理念,共同营造更健康的网络生态。
1.自觉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自觉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合理支配上网时间,利用网络促进个人成长。
2.自觉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尊重他人,不谩骂、诋毁、诽谤他人;抵制网络低俗之风,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参与网络赌博、低俗群聊、暴恐游戏等不良网络活动;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3.自觉做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恪守网络道德,广泛传递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让网络空间充满正气和阳光;积极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网络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安全为师生,网络安全靠师生
网络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
提高警惕,共同守护
跟随小浙的这份指南一起行动起来
争做懂网、用网、护网的大学生
让校园网络环境更安全、更清朗!
来源:浙江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