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偶尔有兴趣看一两本书轻松易行,但要持续性阅读并能改变自己却很难。这就是一般阅读与高效学习之别。我朋友中有好几位年过八旬的长者,他们的爱好就是看书,有的戴着老花镜看,有的带着放大镜看,有的看完书还坚持写作,写景状物言志,可谓文采斐然,宝刀不老。我现在逐渐明
一个人偶尔有兴趣看一两本书轻松易行,但要持续性阅读并能改变自己却很难。这就是一般阅读与高效学习之别。我朋友中有好几位年过八旬的长者,他们的爱好就是看书,有的戴着老花镜看,有的带着放大镜看,有的看完书还坚持写作,写景状物言志,可谓文采斐然,宝刀不老。我现在逐渐明白,他们是真正的智者。正如有人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可以说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成长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好的阅读让人长寿。
“爱”上阅读,才是第一位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假阅读”,有的甚至“嗜书如命”,到头来是图一时快感却没有任何改变,看过了的书没印象了,也表述不出。久而久之,对书籍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书买回来后没有开封,而玩手机刷短视频却乐此不疲。“爱”意没有产生的原因,就是没有在舒适区边缘努力,没有坚定自己的意志,没有找到这本书的兴趣点、亮点,从而触动自己爱不释手。
选准自己所需,才有明确的目标。书海浩瀚,在选书之时,我们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我当前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首先不必过分追求高大上,选的书不能难度太大,如果看不懂,或看得很吃力,也坚持不了。最好多关注那些经过时间检验了的经典书籍,可以熟悉经典历史,可以解决人生成长困惑,可以学会写作,可以充实生活等等。如喜欢某个历史伟人名人,就可以先选购其传记、著作,比如我喜欢看《毛泽东传》,自然而然又读了《毛选》《毛泽东年谱》,同时多次到伟人故居进一步学习考察。看书的同时可配合看关于他们的电视剧、电影,多形式、多方位了解研究。增长知识、有利个人成长的书籍也比较多,比如《认知觉醒》《把时间当朋友》《罗辑思维》《学会成长》《见识》《暗时间》《活出生命的意义》等,判断是否为优质书,可参照豆瓣评分是否在8分以上。
不断输出,才有深刻印记。真正要读好一本书,对这本书留下深刻印象,就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并一定要坚持不断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讲给别人听,可能是写一篇以上的文章,可能是在自己的日记中发表几百字的看法,也可能是养成一个好习惯!阅读与写作联动,是最好的输出方式,那就从翻开书的那一刻开始换个姿势——带着“我要怎么把这东西写出来”的念头去读。边读边记,该摘录的摘录,该仿写的仿写,同时把自己的“素材库”建起来,日积月累,就会熟能生巧。
能逐渐改变自己,才有阅读价值。阅读是一门“技术活”,改变是我们读书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一点点,也可以经日积月累之后“判若两人”。读完一本书,书中内容记得多少,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书中的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你,并让你从此发生了改变,让你变得更优秀,这就难得了。改变,哪怕就一点点,我们就能消除阅读的障碍;消除的障碍越多,我们阅读的兴趣就越浓厚。
来源:高贵星球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