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这些来自《圆桌派》熟悉的金句在公园里定格的时候,那些观众与节目一起走过的记忆一下子又回来了。当语言变得具象化,以文字的形式成为一景,总会遇见令人触动的瞬间。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认祖归宗。”
——窦文涛
“生命无非是,苦来了,我安顿好了。”
——马家辉
“如果你做事情不是出于兴趣,不是出于意义,而只是出于利益的话,那就是用你的时间在换钱。”
——许子东
“人必须互相麻烦,否则你越活越孤独。”
——陈鲁豫
当这些来自《圆桌派》熟悉的金句在公园里定格的时候,那些观众与节目一起走过的记忆一下子又回来了。当语言变得具象化,以文字的形式成为一景,总会遇见令人触动的瞬间。
9月20日-21日,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玉鸟集-原野公园,优酷圆桌派对线下活动举办。秋意正浓、人影交织,“金句公园”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打卡。几天前,9月16日18:00,《圆桌派》第八季在优酷正式上线,观众称其为期待已久的“老朋友年度重聚”。
作为优酷人文重要的IP之一,《圆桌派》伴随观众走过九年,窦文涛和他的朋友们在节目中围绕着一张圆桌聊天,见证了生活的流转与时代的变化,也留下了语言与思想的凝练。这一次,一方圆桌从线上来到线下,从演播室来到真实的城市空间,形成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交流场域。
除了金句公园,优酷圆桌派对还包括了1场桌友聊天会、1场音乐沙龙。除了优酷圆桌派对,优酷人文聊愈集也同时在良渚文化村-玉鸟集谷仓广场开集,30个垂直兴趣领域主理人齐聚线下。多种内容形式的线下体验,不仅打破了屏幕的隔阂,让观众有了一次相聚的机会,还围绕《圆桌派》过往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将节目的“聊愈”氛围延伸至现实,让观众通过“在场”的仪式感更自然地融入,亲身体验“聊天”的魅力。
对于优酷人文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IP衍生,更是一次战略性的品牌深化。优酷圆桌派对线下活动为文化IP破圈提供了全新样本,将《圆桌派》从一档节目提升为一个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符号,将“聊天”这个综艺场景升维至全民参与的文化潮流。而优酷人文聊愈集,则在之前的人文行旅之后,继续拓展了优酷人文的人文内容体验边界。
实际上,“优酷圆桌派对”不仅是《圆桌派》这一个节目的延伸,而是以此打造了“优酷人文内容矩阵”的体验式入口。今年是优酷人文成立13周年,聊天谈话类节目一直是优酷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平台通过《锵锵行天下》《第一人称复数》《她的房间》等高口碑和影响力的节目,完成了用户的“心智独占”——当观众想要观看有深度的文化谈话节目时,第一个想到的视频平台通常是优酷。
这些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聊愈力”,在人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不爱聊天、不会聊天的当下,优酷人文创造的聊天场让很多人重新感受聊天的魅力。当我们回过头看,优酷人文的谈话节目大都具有当下性和永恒性的双重性,既满足了观众收看时的精神需求,也能通过长尾效应提供持久的情绪价值,而这正是优酷人文的温暖底色与品牌的影响力。
《圆桌派》第八季第1期以一种熟悉又自然的氛围开场。
窦文涛见到马家辉,问他最近一年有什么新的见地,马家辉说,最近在练习讲话要短,以前五分钟起跳,现在争取在一分钟说完。但是他失败了,不过并不沮丧,因为现代人可以开启二倍速观看,后期也可以剪成短视频卡段。
随后,许子东、陈鲁豫依次出场,他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话题自然地就打开了,甚至聊了一会儿才发现,他们一直停留在客厅,而忘记进到屋子里,坐在圆桌前开始录制。
实际上,几位嘉宾的状态代表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聊天状态:没有正式的开场,没有框架的限定,没有地点的束缚,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真诚、平等地交流。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情绪下,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爱聊天了。我们正处于一种奇特的“交流悖论”之中——沟通工具越发达,交流的欲望越低。当社交媒体创造出一个个信息茧房后,“失语”的状态愈发普遍。
其实,现代人并非不想交流,而是正在失去交流的能力和勇气,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启一场“聊天”。所以,当观众总是欢呼雀跃地说着“《圆桌派》又回来了”的时候,这种期待一方面是对节目的怀念,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一种心底被唤醒的聊天的欲望。
本周末在线下举行的优酷圆桌派对,更加深了人们聊天的欲望。来到这个场域的朋友们,被一句句熟悉的金句定格装置所感染,自然地重温了“聊天”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基础的信息交换与情感连接方式的价值,多说、多听、多想的交流欲望开始苏醒。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金句合影,并称这是一次“聊天治愈”。因为这里没有社交压力,可以发呆,可以露营,可以在集市上闲逛,也可以随便找张椅子坐下与旁边的人聊聊最近看的电影、读的书,不需要寒暄,只需要真诚地说出心中所想。
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桌友聊天会,窦文涛与老朋友许子东、陈立、李菁在此重聚,他们与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被打破了,“纯即兴圆桌聊天”的过程从屏幕里来到了更宽广的生活现场。
他们聊起了“如何做一个社交舒适的人”,而在场的每个人都在随心所欲地真诚分享,恰恰是在用行动表明什么是舒适的社交。
窦文涛说:“生活中的聊天是无主题的,你们就是在互相激发。我们聊天没有剧本、没用程序,我关心的就是你不必说我让你说的,你想到哪就说到哪,日常中的聊天就是这样的。”
他还提到,有不少人提出过疑问,《圆桌派》每期一个主题,但为什么没有一直围绕主题,而总是会跑题?
这就要回归到聊天的本质。聊天区别于访谈、辩论和演讲,不追求固定答案、不为了观点的说服和点燃情绪,只是单纯地打开话匣子。聊天要允许沉默、允许跑题,能够无负担地聊天,才会带来“聊愈力”。
而这正是《圆桌派》最大的魅力,虽然窦文涛是主持人,但他并不是话题中心,而是几个人坐在一起完成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平等交流。节目不试图说服观众,只是提供了理解复杂世界的视角和出口,甚至欢迎大家都来加入这场聊天。
这种体验激励着人们重新拥有聊天的能力,开始与家人、朋友等身边人尝试进行同样开放、包容的对话,真实交流的状态被潜移默化地改变。就像本季《圆桌派》的主旨“圆桌之上,生活万象”,生活百态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圆桌派》第八季开播第二天,就有两个相关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一个是“为什么人吃饭要看剧洗澡要听歌”,另一个是“鲁豫窦文涛看霸总爱上绝经的我”。
两个话题其实都指向了一个主题,即是窦文涛开场时在卡片上写下的两个字——“短视”。我们的生活习惯正在被在“短、频、快”重新塑造。15秒获取一个笑点,30秒听完一则新闻,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解说,短视频充斥着生活,让人们的感官变得贪婪“容不得一点空白”,生活也因此变得浮躁和破碎。
嘉宾们的讨论则是从个人经历展开,原来大家的很多行为都在“与时俱短”,看短剧、刷短视频,人们如何在这个“短时代”生活,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事情。
《圆桌派》前四季为每季24集,但主创团队发现,过多的集数会让部分话题出现重叠和趋同,于是从第五季开始缩短至12集,让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节目这种改变,并非是对“短时代”的妥协,相反更像是在通过高质量的聊天,对当下快节奏的对抗。虽然集数缩短,但单集时长却延长至60分钟以上,既有足够的时间让嘉宾畅所欲言,又有足够的空间来承载他们的思考和观察。尤其是第七季,平均每集超过90分钟,其中第8期《悲喜》长达140分钟,依然获得观众的正向反馈,很多内容至今被反复回味。
所以,《圆桌派》其实是在用“短”做出更长的回响。如同聊天本身,可能是短暂的、即时的,但其所带来的回味和体验却是绵延而长久的。
在优酷圆桌派对的“桌友聊天会”上,“七幕聊天”的环节让观众与嘉宾一起重回《圆桌派》过去七季的经典时刻。从饭局到AI,再到社交、悲喜等,这些话题常聊常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很多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与此同时,对这些话题发表看法的,不止于现场嘉宾,来到现场的观众也可以参与其中,继而完成了从“观看”到“参与”的心理转换。
《圆桌派》所走过的七季,仿佛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生七幕”,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寻回了人生最本真的状态。
重聊悲喜这个话题时,很多人想起了《圆桌派》第七季的嘉宾作曲家陈其钢。那期节目录制前,他已经许久不曾露面,原因很简单,他说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寒暄,日常也不经常与人见面,但他仍然愿意前来,正是感受到分享的意义。2023年,他先参与了《锵锵行天下》第三季的录制,那时嘉宾和观众给予他极大的心灵感受,这些感受会反哺他并给予力量。
此次优酷圆桌派对的音乐沙龙,通过艺术传记电影《隐者山河》来探讨陈其钢的艺术生涯和精神世界,主持人依嘉与嘉宾韦兰芬、黄菊、戴建军、赵婉婷对谈,让现场观众更加理解了陈其钢在节目中振聋发聩的发言,比如“创作音乐需要投入整个生命”“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等。
正是《圆桌派》这种慢节奏、深挖掘、无功利性的聊天模式,才延续了这种精神上的按摩,将何为“聊愈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优酷人文正在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节目和活动联动与形式创新,让聊天的含金量持续增加。一套以“聊愈力”为核心的平台长期战略,变得更清晰、更有影响力。
早期的《圆桌派》的slogan是“言值就是生产力”从第六季开始改为“有圆桌的地方就有圆桌派”。 随着《圆桌派》第八季的正式回归和优酷圆桌派对的举办,圆桌已经从线上走到线下,它可以是一张桌子,更可以是一种指代,其实圆桌是没有边界的,就像聊天本身,远比人们想象得更广阔。
一直以来,优酷人文都在通过"聊天"这个看似简单的形式,深耕谈话节目赛道,构建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圆桌派》系列播出以来,口碑持续走高,更是在第七季达到了豆瓣9.3分。在上一播出周期内,微博主话题阅读量高达10.8亿,位列豆瓣中国口碑综艺榜TOP1、优酷总榜热搜榜TOP3。该节目获评“2024微博视界大会年度优秀作品”;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同年,还入围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
除《圆桌派》以外,优酷人文已经建立起平台中最完整的高品质谈话节目矩阵。
《锵锵行天下》也是由窦文涛作为节目主持人,他与老友嘉宾共同出游,侧重文化旅行与实地探访,以独特的视角、个性体验、多维碰撞,为观众带来触动。该节目三季豆瓣平均9.3分,也从某种意义上对《圆桌派》的室内录制做出了区隔与补充。
周轶君主持的《第一人称复数》每期邀请不同的谈话嘉宾,展开关于社会、科学、生活等多方面的探讨,碰撞多维观点。《她的房间》由张越主持,以探访、对话的方式,探讨当下重要的女性议题,给予观众勇气和启发。
从这些节目中,可以看到优酷平台清晰而深远的战略:以顶级文化IP为引擎,塑造独特的人文品牌标识。
一方面,优酷人文聚集了窦文涛、马家辉、许子东、陈鲁豫、周轶君、任长箴、张越等众多文化好友,他们以主持人、嘉宾、导演、制片人等不同身份长期参与其中,形成稳固优酷人文朋友圈,以此可以保持高质量的输出。
另一方面,优酷人文高质量的内容凝聚了最具价值的用户社群,而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让这个系统更有潜力。比如,被称为“最会聊天的主持人”窦文涛,一直以来都在推广聊天文化,回顾30多年的从业经历,他是聊天的受益者,也向大家传达了“聊天是最好的治愈”。
回到这次优酷圆桌派对,其实不仅仅在杭州,而是在更多的城市实现了联动。北京、福州、济宁、天津以“聊天友好城市”话题串联起与优酷人文的聊天缘分,也让很多观众想起了优酷人文出品的节目在这些城市留下的美好聊天记忆。比如,《闪耀吧!大运河》中穿越北京、天津、济宁的边走边聊的运河故事,《何不秉烛游》中嘉宾们在福州月下漫淡的诗意,都记忆犹新。
优酷人文对谈话赛道的持续深耕,不仅是对“聊愈”文化的一种培育,更是在节目之外的一种身份认同、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喧嚣世界中得以安顿内心的“聊愈力”。在激烈的平台竞争中,优酷人文已然将内容品牌的影响力,深深嵌入了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形成稳固且独特的领先优势。
来源:博客天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