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妈妈牌耐克书包”的故事在网络上掀起热潮,不仅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更引发了品牌方耐克的温情回应,成为一段充满爱与温暖的佳话。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体育商业与社会热点的记者,我深入了解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近日,一则“妈妈牌耐克书包”的故事在网络上掀起热潮,不仅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更引发了品牌方耐克的温情回应,成为一段充满爱与温暖的佳话。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体育商业与社会热点的记者,我深入了解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故事的主人公刘先生来自甘肃天水,如今在陕西打工。回忆起初中时代,看到同学们都背着耐克书包,刘先生心生向往,向妈妈表达了自己也想要一个的愿望。然而,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满足他的请求。但妈妈并未让孩子失望,凭借自己曾经做裁缝的手艺,花了好几天时间,在普通书包上精心缝制了一个耐克标志,还搭配上五彩小花和绿叶作为装饰。
第二天,刘先生满心欢喜地背着这个独一无二的书包去学校,可没想到,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被指书包是“盗版”“山寨货”。年少的刘先生因攀比心理觉得十分丢脸,仅仅背了一周多,就将这个承载着母爱的书包藏进了衣柜深处。
时光匆匆,多年过去,刘先生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这个尘封已久的书包。此时的他已能深切体会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感慨万千。他意识到,“妈妈的世界很小,里面装满了我”。于是,刘先生将这段故事拍成视频分享到网上,质朴的情感瞬间引发了全民情感共鸣,视频点赞量飙升至近千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耐克官方也关注到了这个视频,并于9月11日晚在评论区暖心留言:“缝得真棒!妈妈的爱是我们勇敢去做的底气。我们为你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请私信联系我们。”文末还附上耐克的经典口号“Just do it”和一颗爱心。这一充满温情的回应瞬间获得超260万点赞,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的品牌公关”。耐克没有纠结于商标权问题,而是巧妙地将关注点放在了母爱这一情感价值上,从“旁观者”转变为“共情者”,成功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
事件持续发酵,9月13日,有网友在评论区起哄调侃:“收到的礼物,结果是律师函,哈哈哈”。这一反向操作,竟把“妈妈牌耐克包”事件第3次推上热门。对此,耐克官方工作人员明确回应:“不可能会寄律师函”,再次展现出品牌的包容态度。
9月17日,刘先生确认耐克官方已与他取得联系,礼物正在派送途中。9月21日,刘先生表示,耐克寄来的礼物已在9月19日下午收到。礼物包括NBA球星詹姆斯和莫兰特的同款球衣以及一封信,刘先生非常喜欢这两位球星,之前耐克也询问过他的想法。送给母亲的礼物则包括一些定制的衣服、裤子、鞋、袜子、一个红色书包还有一封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衣服上都缝有与刘先生书包上一模一样的“妈妈牌”耐克logo。
从商业角度来看,耐克此次的回应堪称典范。通过与这一温暖故事的关联,耐克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成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实现了品牌传播与情感共鸣的双赢。这一事件也让我们看到,在商业利益之外,品牌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同样重要。
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传递出大大的温暖,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尊重。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品牌从这一事件中汲取灵感,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不忘传递爱与温暖。
来源:萧萧时尚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