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子里的那个人,我看了六十年。今早刷牙时,牙膏沫顺着嘴角滴落,我忽然停住了动作。镜中的面孔布满细密的纹路,像被时光仔细描画过的地图。那些年轻时被笑称为“岁月勋章”的皱纹,如今深得能夹住飘落的发丝。
60到69这十年,惜命的最佳方式是,做好这6样。
镜子里的那个人,我看了六十年。今早刷牙时,牙膏沫顺着嘴角滴落,我忽然停住了动作。镜中的面孔布满细密的纹路,像被时光仔细描画过的地图。那些年轻时被笑称为“岁月勋章”的皱纹,如今深得能夹住飘落的发丝。
水龙头滴答作响,楼下传来模糊的戏曲声。上个月在菜市场,鱼贩那声“大姐”让我蓦然惊醒——原来已经到这个年纪了。
六十岁。该怎样度过接下来的十年?
阳台织毛衣时,听见对门传来规律的敲墙声。那是邻居老工程师与耳背老伴的暗号,两下是“饭好了”,三下是“该吃药了”。这位曾经设计过跨江大桥的工程师,如今把精准刻进日常的每个刻度:六点起床,七点零五遛弯,八点半浇花,连散步都要绕花坛整整九圈。
但那天我去送粽子,看见他对着日历出神。“明天测血糖,后天女儿生日,大后天...”他摸着后脑勺苦笑,“这记性,比当年计算桥梁承重时差远了。”
【惜“闲”:发呆的奢侈】
改变始于一场春雨。
他在阳台浇花时滑倒,膝盖青紫一片。我扶他坐下时,他望着窗外的雨丝喃喃:“早知道不如躺着发呆。”
下午我去探望,他正对窗出神。“年轻时最恨下雨耽误工期,现在听着雨声反而心安。”他指着老花镜旁的相册,“看这张在黄河勘测的照片,裤腿全是泥,却笑得那么畅快。那时只想把桥修得结实,让每个人都能平安过河。”
从此他的作息变了。不再掐表散步,而是搬把竹椅坐在槐树下,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搬砖的描写,比我当年的施工日记还真实。”他说现在每天特意留半小时发呆,看云听鸟,反而品出生活的滋味。
医院陪床时遇见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每天雷打不动地对着窗外梧桐发呆。问他看什么,他说:“看叶子由绿变黄,想起女儿上大学那年,也是这样的秋天。”
【惜“友”:电话那头的温暖】
存错老同学号码,拨了三次才接通。他在那头笑:“就知道你会打错,咱们这年纪,记性都跟筛子似的。”
我们是高中同学,他至今珍藏着我送的毕业礼物——个缺口的搪瓷杯,印着“革命友谊万岁”。上次见面是三年前的煎饼摊,他举着煎饼果子喊:“加俩蛋不?”我笑他当年许诺十个煎饼果子只兑现了两个。他拍腿大笑:“那时候穷啊!”
这些年各自忙碌:他儿子结婚,我带孙子;我女儿生育,他帮女儿带孩子。上次通话他说:“等闲下来喝酒,看看你孙子照片。”
后来他突然登门,提着一袋樱桃:“闺女寄的,甜得很。”阳台藤椅上,他喂我颗樱桃:“记得高三冬天躲教室后墙烤红薯吗?被班主任抓个正着。”
当然记得。雪天的煤炉香,班主任踩雪的咯吱声,最后他竟把红薯塞回我们手里:“俩傻小子,别冻坏了。”
“现在年轻人微信好友几百个,能说心里话的有几个?”他翻出珍藏三十年的情书,“那时的喜欢多纯粹,不像现在发朋友圈都要修图。”
【惜“静”:听见心跳的声音】
楼下住着退休语文教师,阳台永远挂着洗白的蓝布帘,窗台排着多肉植物。“好养活,像咱们图个省心。”
去年送月饼时,她正整理旧物。竹箱里泛黄的日记本扉页写着“赠吾友1965年秋”。“高中同桌嫁去新疆,再没见过。”她轻抚纸页念道:“数学考五十八分挨训了,你说咱是不是读书的料?”忽然笑出声:“后来不也考上师范了?”
子女都在外地定居。她将储藏室改为静室——老榆木桌,藤椅,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人老了怕吵,儿子总劝出门走走,但走累了回家反而空落。不如关起门听自己的心跳。”
再去时见她写毛笔字,茉莉茶雾模糊了镜片。“你看这个‘静’字,横平竖直,像过日子不能慌。”
【惜“趣”:手艺里的第二春】
二舅是退休车工,曾用零件拼出播放《梁祝》的收音机。但孙子嫌木枪太土,外孙女说剪纸不如动画。有次见他对着未完成的木雕叹息:“现在孩子玩的都不懂了。”
转机在春天。小孙子翻出刻刀问:“姥爷这是什么?”他随口答刻木头玩,孩子眼睛发亮:“能刻小狗吗?”
他翻出红椿木,戴老花镜刻了三天。做出歪脑袋缺耳朵的小狗,孙子欢呼:“姥爷是艺术家!”从此他的手艺重获新生:教孙子做风筝,帮邻居修玩具车。“齿轮转起来,就像当年开车床般带劲。”
社区手作展上,他的木雕被放在最显眼处。小女孩问:“爷爷这是魔法变的吗?”他笑:“爷爷老了,但手还灵巧。”
【惜“己”:疼爱自己的勇气】
邻居阿姨是出名的节俭者。穿二十年磨白领口的蓝衫,专挑傍晚打折菜,连孙女礼物都手织毛衣。虽然针脚歪斜,但孙女说“比买的暖和”。
今夏却在商场遇见她试真丝裙。湖蓝裙摆绣小雏菊,她对镜转圈:“料子真软。”导购夸颜色好看,她脸红:“就看看。”后来却常见她穿那裙子遛弯。
“闺女说我疯了,花八百够买半年土豆。但活六十二年没穿过真丝,现在穿怎么了?”后来她买软底鞋,报舞蹈班,学做提拉米苏虽烤焦却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最不该亏待自己。”她端来自制甜点,“闺女说我臭美,我说活到这岁数终于知道疼自己了。”
【惜“忆”:照片里的年轮】
客厅挂着二十岁时的照片:穿红袄抱满月女儿站在土窑前。颜色褪了边角卷了,但女儿眼睛亮如星辰。
女儿视频时说:“妈把老照片发我,想挂书房。”整理相册时抚摸每张照片:结婚照、女儿学步照、全家旅行照...直到看见和母亲的合影——她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要好好过。”
如今相册烫金写着“岁月”。每晚翻看时给女儿发语音:“这是你三岁要摸大象鼻子时...”上月女儿回来看相册:“妈这些旧照片您都留着?”我笑:“不是旧照片,是活过的证据。”她突然拥抱我:“以前总忙工作没陪您...”我轻拍她背:“现在陪正好,一起看照片就是最好的日子。”
【活成自己的模样】
六十岁不是倒计时,而是第二春。不用赶上班不必围孩子转,这十年完全属于自己。
可以发呆看云,可以给老友打电话骂句“死哪去了”,可以关起门听心跳,可以重拾手艺当“艺术家”,可以买件贵的告诉自己“我值得”,可以整理照片将回忆酿成酒。
今早再照镜子时,我对镜中人微笑:皱纹是笑出来的,驼背是扛过风雨的印记。我说:“嘿,这十年要活得值。”
惜命其实简单——
发呆的闲适,老友的温暖,独处的宁静,手艺的乐趣,疼自己的勇气,回忆的珍贵。
拥有这些,日子便有温度,生命便有分量。
所以别慌,这十年,慢慢来。你值得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来源:涵宝小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