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 老有所为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22:31 1

摘要:8月19日,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认真贯彻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

2025年第20期 | 总第20期 | 养老服务专题

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 老有所为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

8月19日,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认真贯彻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加强老年教育、文化服务、体育健身工作,推动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树立老有所为社会意识,优化社会参与支持环境,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

热点微评

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从鼓励探索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扩大老年社会参与”的目标;2012年12月修订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从政策倡导上升为法律要求,并首次将“老有所为”纳入法定目标,奠定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法律基础;2025年5月,民政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体系。在此背景下,此次召开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

当前,老年人社会参与形成了多样化发展的实践模式。国家层面,通过“银龄行动”招募志愿者,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底,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已超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服务范围覆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地方层面,北京市依托首都人才优势,组织开展新时代首都“银龄行动”,引导农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老年专家开展科技助农、助企等专项活动;上海市则通过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系统传承推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发挥专长的平台。企业层面,麦当劳中国采用灵活多元的用工方式招聘退休人员,采用弹性工作制,并提供符合法规政策的报酬和商业保险,这种模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北京环球影城通过中国老年人才网等渠道面向退休人员开放零售、服务等岗位招聘,反映出退休人员再就业市场的旺盛需求。

此次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的召开,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推动建立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将促进老年人就业创业政策与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为“老有所为”创造更加完善的制度环境。未来可通过开发适老型就业岗位、健全弹性工作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进一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潜力,推动老年人从被动的服务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最终实现老年人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1.黑龙江:多举措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8月1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实施意见》,围绕强化政治引领和权益保障、深化志愿服务、优化社会服务、促进人力开发、完善支持体系等5个方面,明确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具体举措。

2.安徽铜陵:聚焦五项行动,绘就老年友好型城市蓝图

7月29日,铜陵市发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围绕服务友好、空间友好、参与友好、人文友好、业态友好等5个维度,实施5项行动、23项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包容、和谐、创新、发展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全、舒适,有尊严、有乐趣。

3.北京:北京法院首次设立银发法官调解工作室

8月16日,北京海淀法院召开“银发法官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暨多元解纷座谈会。是北京法院首次设立银发法官调解工作室。据悉,调解室中的部分退休法官调解员将编入调解速裁团队,在调解速裁法官的指导下,接受法院立案后委托;部分退休法官调解员入驻区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开展调解工作。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养老研究中心

养老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老龄政策进步,搭建行业实践创新平台,孵化公益项目及社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项目孵化及评估、人才培训及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打造中国老龄事业及产业的知识支撑体系。

邮箱:er@bnu1.org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